全球景氣慢慢回溫,投資人投資基金的意願跟著提高。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公布,2010年11月,定期定額扣款人數較10月增加1萬9,209人,來到61萬4,571人,是自2008年7月以來,首度突破60萬人。此外,11月投信基金規模累計達到1兆8,600億元,也創下4個月來新高。
不過,因為金融海嘯的前車之鑑不遠,投資人心中難免懷疑2011年還有行情嗎?漲多的新興市場基金還可以長抱嗎?到底現在是該出場、還是要進場?又該買新台幣計價還是外幣計價的基金?為了協助投資人釐清觀念,避免在基金投資上重蹈2007年在股市多頭行情時瘋狂追買的覆轍,《Smar t智富》月刊與聯博投顧聯合舉辦了「精明投資基金座談會」。邀請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周行一、第一銀行副總經理鄭美玲、以及聯博投顧董事總經理翁振國等4位在投資市場擁有15年經驗的基金達人,針對投資人買賣基金常犯的錯誤,提出破解之道。
Q1:股市漲這麼多,我買的基金該賣了嗎?
基金追求的是相對報酬 若頻繁交易將拉高成本
蕭碧燕指出,投資人買基金常犯3個錯誤:(1)對投資標的風險屬性認知不夠,例如很多人以為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投資風險,比高收益債基金要低,其實不然。(2)無法判斷合適的進場時機點。很多基金被套牢的投資人,都是在多頭市場快結束時才進場。(3)不懂得適時停利,以致常常追高殺低。
鄭美玲則以她從銀行通路觀察到的現象指出,台灣基金周轉率很高,投資人平均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時間不到一年,持有債券型基金的時間大概也僅在一年半左右,主要有2個原因:(1)理專會帶著客戶頻繁做基金的停利跟停損,這也是業界普遍的現象。(2)投資人之前賠怕了,所以賺到5%~10%就會想趕快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