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很熟悉,對吧!這樣的故事,正確講,應該是新聞,天天在中國大陸重複發生。中國這些年創造上萬位億萬富豪,走的幾乎都是西門慶模式。
既然可以複製,應該可以持續買進啊?只要財富不斷創造出來,投資中國就有錢賺。看戲要看全本,除了看他興起,還要看他如何收場。書上花了不少篇幅講大老爺死後敗家的過程,簡單講,就是樹倒猢猻散,西門慶掛了,這個財團就散架。自家人都缺安全感,外圍投資者當然沒保障,因為一切都建立在非實體的關係,不是法律、也沒有制度,就是人在人情在。串起一切的主角沒了,印鈔票的網絡就煙消雲散。我們這種只能透過基金形式投資的是外圍的外圍,錢賠掉了,還不見得知道發生什麼事。
換屆戲碼真實上演
蓄積能量會在選後爆發
台灣2012年第1季選總統,美國是同一年年底選,因為4年一任,投票與上台、下台都是照表操課的。大陸雖然是共產主義國家,沒有大選這回事,但人家也有獨特的中國式民主,5年一次中國共產黨全國黨代表大會,要選出中央政治局委員,推舉出7名常任委員,組成新的領導班子,所謂的黨中央是也。
為了避免重蹈文化大革命的覆轍,當年在鄧小平主導下,替這權力機構定下幾個原則:黨總書記只能連選連任1次,也就是最高掌權10年;隔代指定接班人,老鄧選了胡錦濤當江澤民的接班人,江澤民挑了習近平來繼胡錦濤的位。運作到現在,效果很好,才會有開頭提到各項客觀指標超標準的表現。
台灣投資人都知道有選舉行情,指的是大選年,執政黨為了連任,都會營造利多,投票前12個月通常都是那4年裡漲最多的時間。但是到了選戰開跑,因為對結果不確定,又成了短期利空。這個投資循環與任期的關聯性,在總統選了兩百多年的美國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