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財務操作」需求的大股東,則會更早做持股的調節,放棄參加除權除息。曾炎裕指出,會採取此做法者,多以小型公司為主。由於去年台股發出1兆元的股利,法人推估,受課稅而放棄除權除息的金額約2%,也就是200億元左右,對股市而言,除權息行情或許略受壓抑。
ING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祝明智則強調,高現金股利殖利率的股票,都是本益比低的股票,在景氣持續好轉的情況,未來都還有繼續成長的題材。除非投資人能找到投資報酬率比股利殖利率更好的投資標的,理論上,就算還是要課2%的稅,他們還是會選擇繼續抱著高股利的股票,並參與除權息行情。
專家小叮嚀--ING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祝明智:
二代健保的確會讓長期投資人有「再被剝一層皮」的感受,而影響參與除權息的意願。不過,高殖利率股本益比偏低,若景氣持續好轉,還是有成長題材。
現象3:短線交易意願提高,市場波動加劇
「我想會有部分原本長線操作的人,未來會增加短線交易的頻率。」口木醫生說,像受訪的4成網友,要放棄參加除權除息,不再繼續抱股,未來就可能會改變投資方式,變成短線操作。
雖然短線交易也會被課稅(證券交易稅),但與長抱股票的股利要被課2%健保補充保險費來比,短線交易的費用包含手續費、證券交易稅等,只有千分之5.85,投資成本低很多,而且賺到的價差又不課稅,是讓部分股民會考量轉做價差的誘因。
另外,口木醫生也認為,慣於投資高殖利率股的投資人,很可能會採取另一種操作方式是,趁除權息前股價墊高時,先賣股票,等除完權後,再把股票買回來,要是這樣的人一多,會拉大市場的波動性。「而且這麼做,增加的交易成本看似不大,但增加的交易頻率,其實讓你的投資風險變很大。」口木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