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將從百年一見變為20年一見
2010年以來,炎熱和乾旱天氣造成德國、英國、波蘭、匈牙利和法國北部的小麥產量降低;在中國,由於西南乾旱、南北方洪災,夏糧7年來首次減產;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區遭遇80年不遇的洪災襲擊,洪水破壞了灌溉系統,造成嚴重棉花及食品驟減危機。而以往百年難得一見的極端天氣,在未來將變為「20年一見」。
氣候不只會影響到農糧作物,而且是各行各業都受波及。因此在「農糧是金」的投資機會外,「能適應氣候變化,以及減緩氣候異常衝擊的企業,也會受惠!」施羅德環球氣候變化策略基金產品經理林秋瑾說。
從適應氣候變化的企業分析,林孟洼指出,在農糧供需缺口拉大的趨勢下,致力種子育苗到生產銷售供應鏈改善的農業公司,諸如改良基因、提升耕種效率與良率等的企業,都會隨著市場需求大增而受惠,營收和獲利將明顯成長,股價長線看好。
在減緩氣候惡化方面,林秋瑾表示,全球為降低排放製造溫室效應的氣體,未來20年在節能、潔能、低碳等能源基礎建設的投資金額,將達20兆美元(約合新台幣587兆元)。也因此,包括股神巴菲特等投資專家,就買進電動車、LED、智慧電網等公司股票,做長線布局。
另外,彭啟明也補充,金融產業同樣會是受惠的業者。因為,企業為因應氣候變化的風險管理,一般投資者則有搶賺「天氣財」的大需求,這兩股需求會促動金融市場為企業設計各種天氣保險,為投資者推出氣候指數期貨等衍生性商品,從而賺到新的商機。
《糧食的價格,誰決定?》作者威斯霍夫(Patrick Westhoff)曾建議,投資人若想掌握糧食價格的波動,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觀察主要穀物產地的天氣狀況。「所以,現在的氣象單位,除了做一般天氣預測外,還會為機構投資者做黃豆天氣、小麥天氣等報告。」彭啟明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