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呂建明說,當市場有短期利空,他Call客戶建議買進,通常只有2成的人會真的執行,另外8成的人會因恐慌不敢買;很符合投資學教科書裡28法則——會賺到錢的就是那2成的人,逆向操作通常是贏家,就像巴菲特的名言「當別人恐懼時應該貪婪」。
5.依年齡調整資產配置
與其依個性來決定資金配比,不如依年齡,因為當多頭市場時,人人都是積極型;空頭時,人人都變保守型。45歲以下的青壯年上班族,波段操作基金的比重可拉高到1/2,資金運用會更有效率,即使碰到市場意外重挫,也不至於影響正常生活;但50歲以上的人,或是已經提前退休、無固定收入者,波段操作則不宜超過1/3,其餘的錢則最好放在全球債券型基金。
【延伸閱讀】專家建議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危機入市仍須分析基本面
發生天災時,「危機入市」的確可以搶到一些市場反彈的報酬,但仍要配合基本面的分析,並考量變數風險。例如這次日本強震,儘管有人擔心日本政府財政惡化,但日本政府以內債為主,我認為未來的重建商機反而有機會讓日本經濟加快復甦。不過,搶短的風險仍包括:核災事件的變化,電力回復速度等等,會不會走到最壞狀況——再一個失落的10年,仍需要密切觀察。
【延伸閱讀】每年必做的3類股
呂建明跟多數上班族一樣,無法盯盤,因此必須採取不盯盤的股票操作術。他的方法是:抓出特定時間會有表現的類股,依時序操作,賺取波段。以下3類股票則是每年必做的類股。
(1)有公司派護盤的集團股,通常在股東會、7或8月除權息期間、年底作帳時,股價會有較大波動。
(2)遊戲、觀光、飯店等假期概念股,每年7月起為暑假銷售旺季,因此在暑假前的4、5月間會提前反映,股價通常會走強。
(3)塑化類股因為年度有歲修或是隨油價波動,通常第4季中秋節後是買點,抱到隔年第1季找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