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法規健全與否、執法效率高低、基金資訊揭露多寡、投資成本高低等因素,才是對基金投資人最重要。而台灣基金環境管理嚴謹,規定雖然多,但基金投資相關稅賦卻相對少,整體環境對投資人有利。
問:你可以針對台灣在4個項目的表現多做說明嗎?
答:台灣在「法規與稅賦」、「資訊揭露」、「費用」、「銷售與媒體露出」4個項目,分別獲得B、B、C、C+,「法規與資訊揭露」是台灣表現較好的項目,例如台灣要求基金公司必須揭露基金歷任經理人名字及任職期間,是國際間罕見(uncommon)的作法。同時,台灣有資訊整合完整的網站讓投資人很輕易地就能找到基金相關資料,這點也很不容易。
「費用」則是表現較不好的項目,例如核准銷售的境外基金所收取的總開支比率(TERs)比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高。根據我們統計,台灣投信發行的股票型基金總開支比率為1.76%,含境外基金的整體比率是1.94%;台灣投信發行的固定收益基金總開支比率僅有0.34%,加入境外基金整體比率卻高達1.15%,這對投資人似乎不太公平。
但整體而言,我認為台灣連續2年獲得B等級,表示你們擁有國際級的投資環境,台灣投資人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投資習慣偏短線 建議長期投資更有利
問:這份調查也反映台灣擁有良好投資行為嗎?
答:哈哈,恐怕不是。這是兩件事情,台灣的投資人跟其他亞洲國家的投資人一樣,還不習慣長線投資。
我認為基金是很適合長期投資的工具,因此我們格外重視基金的質化研究。晨星的星號評等是個好工具,但有侷限性,因為這是根據績效、波動等過去數字算出來,就像成績測驗(Achievement Test)一樣,只能告訴你過去表現,看不出基金未來潛力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