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2》不要隨著經理人跳槽或離職,就任意更改投資標的
基金經理人異動,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內部因素,投資人沒有必要隨之起舞。而且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不是在炒短線,是一個長期的投資策略,最忌諱將投資標的變來變去,這會打亂整個理財計畫。事實上,投資人只要每個月做好定期檢視績效的基本功,就不怕基金人事變動的干擾。
依我長期投資台股基金的經驗看,長期下來,經理人異動對基金績效的影響,真的是微乎其微。因此,我認為,台股基金經理人更換的訊息,只要基金公司按照法規公布就可以了,不見得要強制基金公司主動告知每個投資人,因為這樣反而會影響投資人的心理。
另外,台灣投資人對台股基金經理人異動很困擾,卻不擔心境外基金發生同樣情形,這現象也很奇怪。深入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法令規範不同:過去主管機關規定每檔國內基金必須要有1個基金經理人,而且只能操作1檔基金,如果這檔基金績效很好,在投資人口耳相傳下,這位經理人就可能會變成明星。但境外基金很少是單一經理人負責操作,而是採整個研究團隊負責管理的方式在運作,因此,就算有掛名的基金經理人,這些人的角色大部分也是執行團隊的投資決策,或是協助公司進行基金投資觀點的巡迴說明(Road Show)而已。
2.金融監理邏輯不同:台灣法規是正面表列,採取事先防弊立場。但國外法規是負面表列,採取先信任的態度,但若發生問題都是重大事件,像是2008年的馬多夫龐氏騙局。
3.資訊取得性和透明度不同:台灣投資人可以透過投信投顧公會、投信公司網站或是財經媒體,得知台股基金經理人異動的消息。但是境外基金如果有經理人異動、甚至是合併的消息,通常台灣投資人相對較不容易取得相關的資訊,在時間上會落後許多。
因此我必須再次強調:只要一家公司的營運管理制度很完善、投資研究團隊的能力堅實,基金經理人流動率高低就不那麼重要。因為公司制度和投資哲學,是帶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