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積極推動基金理財教育,她的理由是,「希望更多在社會底層的家庭,都能靠正確方法,像我一樣脫離貧窮。」幼時曾與家人共擠一張床、沒有棉被蓋,還得跟鄰居借米,蕭碧燕深深體會錢的重要,除了比別人更努力賺錢、存錢,更找出一套容易操作的定時定額基金投資法,靠這套方法投資基金,至今從未嘗過賠錢滋味。
接觸過無數投資人,蕭碧燕發現許多投資失利的個案,都有相同的困擾,在最新力作《蕭碧燕教你靠基金,小錢也能變大錢》中,她從實戰的角度,一一為讀者解析投資上最常碰到的疑難雜症,當你搞清楚了這些心法,會發現,要靠基金賺錢,原來這麼容易。以下為新書內容摘錄:
有一對開藥局的37歲夫妻,年收入很不錯,一年約有400萬元。為了累積退休金及兩個小孩的教育經費,每月花20萬元定時定額買基金。只是,他們一共買了30檔這麼多,面臨不知道該如何管理的難題;我看了他們的基金配置,多數買在亞洲,其中印度就占了5檔,很明顯有太高的重複性。
基金買太多、太雜,都是過度投資;此現象最常出現在多頭時期,這好那也好,這檔賺那檔也賺,總覺得好多基金非買不可,於是不知不覺就買過頭。甚至發現一個市場賺很多,就連忙去買第2檔相同市場的基金,所以我也看過有人竟連買了7檔印度基金。
金融風暴之前的5年大多頭,很多人都犯了過度投資的毛病。尤其2006年開始,金磚四國超夯,除了印度、巴西,漲最多的就是俄羅斯,股市一翻再翻,大家瘋狂地跳進去,原本不買的人,也都衝進來買了;中國基金雖然沒有進來台灣,但也引發一波台灣人到香港開戶的風潮。當時,翻開大家的報酬率都非常可觀,可是當行情沸騰時,反而該思考減碼,而不是趕著上車或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