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台北房市,出現冷、熱兩極的現象。在大型標售案中,一棟位於台北市龍江路與長春路交叉口的大樓,因標單少,不見追價動能,最後以平均每坪48萬多元成交、僅溢價近7%,讓人不禁擔心房市似乎正在轉冷!
接著登場的,是一個祭祀公業位在內湖區工三土地的法拍案,不但吸引9組人馬搶標,最後長虹建設還以每坪236萬元得標,創區域新高,熱絡的狀況又讓人覺得房市熱度似乎不減反升。住宅產品更不遑多讓,首先是信義計畫區一棟90多坪、5年新的高級住宅,居然賣到每坪210萬元的豪宅價;另一是景美某國小附近,30多坪、36年的4樓老公寓,一坪竟要價近50萬元。
對這樣的兩極現象,我只有一種解釋:就是擁有資金的富豪和建商,仍不斷追逐台灣「珍、稀、絕」的不動產,台北市正是首選。所以,我預估,在資金大戶持續「搶地、搶商辦、搶豪宅」下,台北市的房價,包括中古屋在內,看不到下跌的跡象!
在大台北,富豪隨便一出手,可以買下每建坪2、300萬或每戶上億元的豪宅,中產階級還能負擔1,500~1,600萬元的房子。但剛出社會、月薪只有2、3萬元的年輕人,要在此區域買屋,是遙不可及的夢。人生來有住的權利,努力要能圓夢,但若中產階級以下的上班族,一生都無法取得住宅,台灣的社會將變成什麼樣子?
我認為,在高房價的情勢下,政府不能只「打」房,應該更積極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實現居住正義,建構一個交通、生活機能完善方便、數量夠大的「平價」合宜住宅,而且是以出租、不以買賣為主,即便在郊區也能讓一般上班族實現住者有其屋的夢,一般民眾對高漲的房價就算負擔不起,至少能以合理、負擔得起的租金,入住這樣的房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做法應是改善民眾的薪資結構與就業環境,增加民眾的購屋能力,而非一味打壓投資行為。
短期內,土地、豪宅、店面、辦公室仍是有錢人爭搶的標的,而奢侈稅造成的流量管制,大台北的房價更難跌。未來,在歐美各國都不斷大印鈔票、而台灣資金潮又不退下,房價只怕會愈來愈高。
對於不動產,在買的當下都會認為很貴,但過幾年就覺得便宜。長遠來看,台北市房地產仍是最穩固的投資!最近股市不好,房市買氣也減弱,但氛圍不好,不才是真正的買點嗎?現在,把閒錢放在房地產,一定不會錯!
小檔案_顏炳立
學歷: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畢
經歷:香港商梁振英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縣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委員、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員
現職:香港商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