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受到都更熱潮影響,許多老公寓每坪單價,已高過新成屋的華廈,還沒完成都更,漲幅就已相當驚人。
但我要先提醒讀者,任何潛在有高利潤的投資,必然也潛藏較高的風險,自辦都更的風險,絕對比一般買賣房子高,設若,台灣房產真開始走長空格局,自辦都更這檔事,在價格波動風險影響下,比現在賣出老公寓,危險多了不知多少倍!如果張教授不是長線看多,早該逢高賣出,鎖住當下獲利出場,而非參與自辦都更。
自辦都更風險較高
敢投入者必然看好房市
依照以往經驗來看,都更最困難之處,主要在於整合住戶的意見,如何讓大家都願意各讓一步,例如,老公寓頂樓住戶(有頂樓加蓋的額外租金收益)與一樓住戶(店面租金收益)常說他原有住宅價值比較高,所以都更完成後,他們要分比較多。
然而,對其他樓層住戶而言,當每家住戶的土地持分都相同下,頂樓與一樓住戶根本沒理由要求多分,更何況,進行改建前,建築物要先花一筆錢拆掉。
就算整合完成住戶們意見,之後,住戶間又會互相猜忌,猜說某某人私下找建商換約,拿到更好的都更條件,導致大家心生不滿,使都更協議最終還是破局。
大概就是諸如此類的原因,一個都更案,從開始談,到完成改建,必須經年累月,連獎勵多多的台北市,都常常都要耗時10年以上。試問,如果一個地產專家不是看長多,敢參與都更?而且,張教授想「累積經驗」的,還不是麻煩較少的「建商合建」,而是麻煩較多的「自辦都更」!
在許多「建商合建」都更成功的案例中,建商是靠獎勵容積率所多蓋的建坪來賺取報酬,使建商願意先承擔建築費用,而不需住戶出錢,住戶們才因此沒有籌不出工程款的風險,也才不需要背負鉅額負債所衍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