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打破上述3迷思之外,蘭迪與勞夫認為,投資理財必須長期執行才會見到效果,因此,上班族若想培養良好的理財行為、改善個人的財務現況,一定要懂得運用系統化習慣。
習慣1》透過自動扣款:主動把錢放在對的地方
蘭迪指出,上班族要破除前述理財3迷思,關鍵是要「動起來」,實際去投資、理財。
而透過銀行的自動扣款功能,是養成投資理財習慣的第一步。因為運用銀行帳戶的自動扣款功能,無論存錢或投資,比較能克服人的惰性。
這就是所謂的「Pay yourself first」(先付錢給自己),每個月薪資一入銀行戶頭,馬上透過自動扣款功能,由銀行把事先約定的金額轉扣到存款或是投資帳戶,這樣長期操作,養成習慣,「透過時間與複利去累積資產,把錢放在對的地方」,長期下來,資產增值效果將十分可觀。
習慣2》收入區分3用途:分別開設帳戶存入
「自動扣款」是第一項必備的習慣,勞夫指出,為了活用辛苦賺進來的每一分錢,同時讓理財更安全,建議上班族開立「投資、緊急預備金、以及生活花費」等3個銀行帳戶,將每月薪資,運用自動扣款功能分別存入不同的帳戶中。
勞夫說,可用A、B、C三個帳戶進行投資管理,首先用自動扣款,把每月薪資的10%,撥入以投資為主的A帳戶裡,養成自動做投資的習慣;再撥每月薪資的2%~5%到B帳戶,累積緊急預備金,剩下的錢才全部放入C帳戶拿來支付生活費。他進一步說,等到B帳戶累積到等同於個人半年固定支出金額的緊急預備金後,可視情況把原來投入B帳戶的錢,加碼在投資用的A帳戶中,以快速累積投資本金。
勞夫說,C帳戶裡的錢,不僅用來支付生活花費,也可拿來購買「基本保障」,也就是保險商品的支出帳戶,但因為已用A、B帳戶做好投資與緊急預備金的準備,所以,即使加買保險也不致影響個人生活品質。
▲將每月薪資分別存入3個帳戶,進行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