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台灣產業旗艦計畫,將原有的「兩兆雙星」產業,由面板與DRAM轉變為太陽能光電與LED(發光二極體)照明產業,這兩大產業的產值估計在2015年會達到兆元規模。
太陽能發電目前占全球用電需求不到0.5%,但未來發展潛力無限,LED應用由手機跨進電視,已有10倍成長,明年再跨入照明,又有另一個10倍成長空間出現,相較於原有手機應用已是100倍的成長規模。
不過,太陽能、LED兩個看似潛力無限的市場,今年以來營運表現卻普遍不佳,太陽能與LED相關產品報價直直落,導致兩大類股第3季季報出爐的營運數字都很難看,市場預期,到明年上半年這兩項商品的報價恐怕都無法止跌,兩大類股還能投資嗎?
什麼時候才會等到景氣的「春燕」?這兩個等待黎明的產業又有何不同?
太陽能 明年進入整併期,各廠上演存亡卡位戰
矽晶太陽能模組報價,今年11月2日為止已跌至每瓦1.065美元,面臨1美元關卡保衛戰。受此影響,太陽能電池廠龍頭茂迪(6244)股價也直線下滑,由年初139元高點,至11月11日跌到49.8元,股價等於打了36折,比百貨公司週年慶的商品折扣下殺還凶。
全球最大太陽能光電市場在歐洲,德國、義大利及捷克2010年太陽能需求占全球市場7成。2011歐洲財政緊縮削減補貼,太陽能設備安裝量因此大減。
另一方面,太陽能電池產能這3年來合計擴增3倍,其中,中國擴增了3.7倍,台灣也擴增4倍。產能增加太快、歐洲需求減少,中國又在不景氣時猛殺價,使得整個產業更加黯淡。在今年需求大減、供給大增的雙面夾殺下,台灣前4大太陽能電池廠茂迪、昱晶(3514)、新日光(3576)及益通(3452),前3季季報全都虧損。
事實上,金融風暴後,中國積極扶植太陽能產業,產業鏈還上下游垂直整合,因此在景氣寒冬中反而擁有較大的殺價取量空間,這對台灣業者十分不利,預料台灣相關業者明年上半年將遭遇明顯的經營壓力。
太陽能模組報價持續下滑,但長期來看,反而使價格更加趨近火力發電,明年下半年或後年,報價有機會再跌2∼3成,屆時將相對具有競爭力。我預測,明年上半年會見到產業大整併。雖然市場需求規模希望無限,但太陽能產業已進入商品化時代,產品大同小異,要勝出,就看各家本領了。
▲太陽能光電成長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