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台灣電影票房暴衝年!可是同屬影視工業的本土電視劇卻依舊疲弱。曾任華視總經理、現任網路媒體「痞客邦」執行董事陳正然憂心的說,面對日本、韓國、中國紛至沓來的文創攻勢,台灣影視圈再各自為政下去,台灣人才「免不了淪落到去幫人家打工的命運。」
根據新聞局統計,過去4年,共有114部國片上映,票房合計7.9億元。今年,單1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海內外票房到11月底已突破7億元,加上《賽德克.巴萊》等片,國產電影到10月底止單是國內票房已達13.16億元,等於過去4年總和的1.67倍。只不過國產電影大賣座,並未帶動本土電視劇收視跟著起飛。
對此現象,曾是本土入口網站蕃薯藤創辦人的陳正然認為,現在電視台不願意花錢自製節目,主因是政府政策只做傳輸頻道的管制,卻未做內容管理。尤其在民國88年,有線電視台廣告收益首度超越4家無線電視台後,造成電視台一切將本求利,寧花小錢買節目來播,也不願意虧錢自製節目。
「老3台的時代,一年總共有200億元廣告收益,現在無線4台總共只能分到40億元。」陳正然說。因此,節目和連續劇愈來愈偏向那些只會使用遙控器看節目的族群,甚至發展出多機拍攝、邊拍邊播等台灣獨有製作模式。
發展文創必須具備資金、人才、科技,以及自由環境等4要素,若把中國、香港、星馬和台灣等4大華語市場拿來比較,陳正然認為,台灣在前述4要素中,個別排名雖然都不是第1,但是若將4元素綜合起來看,台灣將最具優勢,其中尤以自由的環境,最難能可貴。
擬定輔導政策
把文創列入兩岸議題
因此,在網路媒體崛起、區域競爭激烈等影響傳統媒體發展的大趨勢逐漸成形下,陳正然建議,台灣政府和主要媒體必須整合資源,並且進行異業合作,才可能在華語文創市場中打響台灣影視業的招牌。
甚至可以學習科學園區的成功模式,由政府打造發展條件完備的平台,備妥基礎建設和特許配套措施,即可消除業者各自為政的狀況,發揮產業群聚效應。此外,台灣雖在全球最大華語市場——中國的旁邊,但中國目前對文化產業輸入管制相當嚴格,因此台灣政府應該思考將開放文創產業的議題,放上兩岸談判議程,擴大利基。
小檔案_陳正然
痞客邦執行董事
出生:1959年
學歷:UCLA博士研究
經歷:蕃薯藤網站創辦人、華視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