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貨幣寬鬆政策,民眾以囤屋保值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台灣每年平均新增的住戶需求量,約是8萬~10萬戶,未來在少子化的浪潮下,每年需求量還會遞減。
換句話說,以這樣的需求量,對應全台156萬戶的空屋,即使未來建商完全不推案,消化15年也消化不完,台灣房市明顯供過於求。
空屋率提高,楊家彥認為除了建商密集推案外,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也是主因,因為資金成本太低,再加上近年來原物料飆漲的通貨膨脹疑慮,讓民眾開始「囤屋」。
景文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也指出,台灣民眾因為可以選擇的抗通膨工具不多,因此會想要買房子保值,再加上股市波動加劇,錢放在投資市場會虧損,放到房地產看起來最安全,導致很多口袋深的民眾手上有好幾間房子。
民眾囤房是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楊家彥認為未來將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引發更多民怨。
根據財團法人國土規畫與不動產資訊中心資深研究員華昌宜的研究,也發現住房市場貧富差距的問題正在惡化,他指出,2000年的共住率(同一個房子有兩戶或以上)為16%,但2010年已提高到21%,共增加5個百分點。
台灣整體的住宅總量增加,照理說共住率應該要下降,但卻呈現相反趨勢。華昌宜分析,這意味著擁有很多房子的有錢人比例提高,但貧窮的人就只能擠在同一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