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每逢假日都到跳蚤市場擺攤,她告訴我她最大的收穫,一不是賺到錢,二不是清掉舊東西,而是在做小生意中觀察人生。十分有啟發的是,她看到一個家庭常來逛跳蚤市場。爸爸媽媽在進入市場前,會給他兩個11歲和9歲的孩子,一人100元,隨便孩子買喜歡的東西,但是就只有100,不能多要。孩子走進眼花撩亂的市場,東看西看,不一會兒就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很快就決定買下來。當他們手拿著玩具繼續逛時,突然發現另一攤有賣他們更愛的小汽車。一問之下,發現比原來的玩具便宜,但100元已經花完了。回頭找爸媽再要,爸媽堅持立場,說好100就100,要多買就等下禮拜。
下個週末又看到這對小兄弟,他們這回可學聰明了,看到東西,不急著買,先仔細的逛了市場一圈,把所有想買的都做個比較,最後下決定去買最想要的東西。「姊姊,你這幾個機器人怎麼賣?」「大的200,小的100。你看這機器人還能變成旋風車,百貨公司要賣5、600喲!」「那我買這個小的……」哥哥說。「等一下!」弟弟拉住哥哥的手,說:「姊姊,如果我們跟你買兩個,可不可以算便宜一點?」「弟弟,這個已經比外面便宜很多了!」「姊姊,你家裡有沒有小孩?」「沒有。」「你家沒有小孩,為什麼有這麼棒的機器人?」「這個……說來話長,所以要賣掉。」「姊姊,大的機器人我們買兩個,一個算100好不好。」成交,兩兄弟一人抱著一個機器人。但沒有走開,繼續一邊玩著剩下的小機器人,一邊和朋友講話。朋友說,聽他們姊姊長、姊姊短的愈叫愈開心,索性把最後一個小機器人送給他們。這才是真實的教育。
最新的大腦研究,我們的行為其實都是「反應」。是先有反應,才有思考,並不是思考過才反應。只是反應和思考的時間差很短,短到幾乎分不出前後。而我們會解釋自己的行為,或是說為自己的行為找解釋,所謂自圓其說。所以誤以為人的行為都是先經過思考才做的。
可是反應怎麼來的呢?就是要養成習慣,一旦養成習慣,就會自然反應。「養成」只靠聽課讀書是沒用的,要「實做」。養成孩子的好習慣,是父母最重要的職責。養成孩子用錢的好習慣,是父母給他最好的財富吧!
所以你讀再多教你如何賺錢的書,上再多如何致富的課,心中背了一堆教條、公式,為什麼臨到上場還是賠了一堆錢?因為你的衝動反應超過你的冷靜思考。 (fortune_smart@bwnet.com.tw)
小檔案_郝廣才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
經歷:城邦集團副董事長、遠流出版兒童館總編輯、格林文化出版總編輯
現職:格林文化事業發行人、城邦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