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跟作者在台灣的知名度都不高, 但在中國赫赫有名。郎教授辦收費的演講,兩個小時的出場費,高達人民幣18萬元(約合新台幣84萬5,000元),超過台灣大學教授一學期的薪水。對大陸的生意人,他比那些諾貝爾獎得主還重要。
正港台灣郎
卻在中國大展身手
郎咸平是正港的台灣人,但寫作或上媒體時,都以「中國人」自居,取得替廣大中國企業家代言的地位。在美國拿博士學位後,到香港教書討生活,但是在中國大展身手,成為財經第一名家。除了在學校教書,他寫書、演講,還主持電視節目,堪稱是這專業領域的小S。
這本書是2009年出版的,前年底在台北還出一本新書《郎咸平說中國即將面臨的14場經濟戰爭》。不過,在中國的簡體字市場,今年已經又出了兩本新書。
因為郎咸平是中國第一暢銷的財經類作者,出書又多又快;台灣不是他的市場,且兩地閱讀口味差很多,郎咸平的影響力自然就小很多。
雖然台灣政府跟媒體,比較關心歐洲國家債券的變化,但真正對今年跟未來幾年經濟發展,中國影響力比歐債或美國更大,因此國際貨幣基金(IMF)或是歐盟,在討論危機的解決方案時,都要邀請中國參加。
中國角色這麼重要,值得大家花點時間去了解。
對於中國經濟展望,郎咸平教授的觀點是這樣:因為2008年處理金融海嘯的對策錯誤,整個中國的製造業被犧牲。而製造業是民營企業的根本,也是中國最有競爭力的產業,這麼一來,中國的前途,還有這30年累積的財富都岌岌可危。
對錯症、下錯藥
中國企業面臨破產、停工
這些年,北京鼓勵企業走出去,比較顯著的案例是拿2,000億美元做為外匯準備金,成立中國投資公司,一方面降低外匯存底增加的速度,同時也想用這筆錢,購買「戰略性」的資產,減少中國對外國資源的依賴。
除此之外,大型的國有企業,也很積極的在世界各地買礦場、油井,都有明顯非營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