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歐洲政治局勢動盪,法國、希臘大選先後變天,全球資金大挪移情況再現,新興市場股票、貨幣又成提款機,全球股市大幅波動,加上同一時間美國公布的總經數據不如預期,使得美國聯準會(Fed)6月再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的呼聲頓時升高。
美國4月領先指標再現負成長、零售銷售額增幅不如預期,5月費城製造業指數又大幅下滑,這些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在經過連續2季出現2.2%以上增長後,已經見到疲態。
再從貨幣供應的狀況看更會發現,美國貨幣供給其實並沒有過度寬鬆,去年下半年起,反而因為歐債危機,不論狹義貨幣供給M1或是廣義貨幣供給M2,全都呈現下滑走勢。
歐債危機攪局,市場資金呈現緊縮
單就美國貨幣供應情況分析,可以發現2007年次貸風暴引爆的美國經濟衰退,後座力強勁。從M1走勢看,3個框分別代表3次短期資金緊縮,其中,衰退初期(2008年中)M1會飆高,是因為資金從股市等風險資產中撤出。隨後因為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讓市場資金快速蒸發,M1馬上急速下滑。前2次為了消弭這種現象,Fed都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來因應。
▲美國M1貨幣供給呈下滑走勢
特別是2010年11月開始的第2次量化寬鬆,甫推出M1已見衰退,直到約半年後才止跌回升(符合Fed對於QE政策有效預期,需時約3~6個月)。這2次經驗證明Fed確實眼光獨具,預知市場資金會緊縮,因此提前因應,成功化解2次危機。這點從M2的變化上同樣看得出來,2010~2011年間,並未出現類似2009年初般的陡降,代表經濟發展已上軌道。
不過,原本已經彈升的M1和M2,在去年年中過後,隨著市場資金再現緊縮,2項貨幣供給指標又快速彈高,這當然和歐債危機脫不了關係。隨著歐債風暴再掀波瀾,類似去年資金緊縮的狀況如果再現,6月Fed極可能再度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屆時將再為美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