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ad mini和iPhone 5即將上市,相關供應鏈概念股的股價逐步加溫。其中,鴻海集團不僅供應零組件、負責組裝,還為蘋果提供通路銷售服務,而鴻海提供的「一條龍」服務,成績究竟如何?蘋果這次新品上市將是重要考驗。
鴻海》
增加客戶產品體驗
重塑賽博數碼形象再出發
鴻海(2317)從電子代工產業出發,20多年來靠著高素質的技術與管理、低成本的中國生產基地,搭配台灣既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創造「美國設計、亞洲製造、全球出貨」的營運模式,不僅母公司鴻海業績翻倍成長,提供零組件的鴻準(2354)、F-臻鼎(4958)也跟著坐大。去年7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又大動作宣誓:「我絕不做品牌,要用通路打造一條龍服務」。
事實上,台灣電子產業的代工訂單,近年因為國際大廠單量減少,台灣代工廠為求生存,不僅要與自家人搶單,還得與台灣產業明顯重疊的中國、韓國廠商拼鬥。面對強敵,大部分代工業者的因應之道,多只是不斷降低成本,把生產線移往人力更便宜的新興市場,結果,就算營收勉強撐住,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卻不斷被擠壓。
只有少數代工業者在「成本控制」的老路之外,試著朝微笑曲線的兩端(左是研發與專利、右是品牌與通路)去轉型。其中,華碩(2357)、佳世達(2352)朝品牌發展,鴻海、廣達(2382)則往研發和專利布局。而企圖心旺盛的鴻海,甚至想通吃微笑曲線的兩端,因此決定大力拓展通路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