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從2012年10月16日開始提供不動產實價查詢網站服務,即將屆滿3個月,至今(2012年12月19日)查詢人數已累計達517萬人次。火熱的人氣顯示出民眾對於真實交易行情「求知若渴」,但期望愈高,失落也愈大,實價登錄網從上線第1天就大當機。至今仍爭議不斷、錯誤百出的「實價網」,反映出該網站仍有諸多值得改善之處,亟待有關單位加緊改善腳步。同時,民眾在查詢資料時,也應了解相關的局限與注意事項,才能有效利用實價網,成為買屋的重要參考。
以下《Smart智富》月刊綜合各界的看法,將目前實價網的缺失與不足之處,整理歸納為6點,供讀者與官方參考。
缺失1》剔除過低和過高的標準沒有依據
從2012年8月至10月可供查詢的成交案件,已累計有7萬6,000多件, 只占申報總數的70%∼80%。而未公開的20%∼30%,若以累計的件數計算,就有2萬多筆交易進入黑洞,導致某些地段成交筆數稀少。政府單位解釋,因考量特殊案件可能不具市場參考價值,譬如親友間買賣或是公共建設保留地、畸零地等,所以主動剔除價格過高、過低等明顯異常的案件。
剔除明顯異常案件的作法雖用意良善,不過民間的質疑在於,目前的剔除標準是按當地地政機關的經驗值來決定,此作法恐失之籠統,也可能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價格操縱,只是操縱者不再是業者,而是政府這雙無形的手。政府機關宜訂出基本篩選原則,以防資訊遭到不當操弄。
→民眾使用注意:如該地段成交案件太少,不宜作重要參考依據。
缺失2》新成屋交屋價格資訊不具參考性
在網站中可查詢到一整批剛交屋的新成屋社區價格資訊,雖然可以交互比對各戶之間的成交價,但由於實價登錄的時間點基礎不同,民眾可選擇買賣契約簽訂時的價格,也可以選擇實際產權移轉時的價格,因為兩者的時間差,可能長達2年到3年,造成登錄行情與區域的現況有極大差距。
譬如目前剛交屋的高總價社區,以當初預售的契約價進行登錄,經過近2年到3年的興建、交屋時間,因近年的房價波動大,有些豪宅甚至是在金融海嘯前後開始銷售,當時售價往往較低,民眾若以過去的價格來衡量現在的行情,買賣雙方會陷入極大的認知失衡。房仲業界建議主管機關能補充標明預售屋成交的「價格時間」,以避免產生誤導的行情訊息。
→民眾使用注意:欲知新成屋現今成交行情,可多問當地房仲、售屋網和附近新建案價格,以貼近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