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網友質疑失靈,洪瑞泰分析,GDP投資法是用國家總營收, 而不是上市公司的總營收來衡量台股大盤指數走勢,因落差難免, 偶爾會不同步。「不過,這方法仍然是研判台股大盤指數很重要的參考,只是不是唯一的」。
如果GDP投資法不是唯一參考, 有時可能凸槌,投資人該怎麼辦?根據洪瑞泰、雷浩斯及財報狗鄭凱元3位投資達人的建議,可採以下3指標並用,提高投資勝率:
指標1》GDP年增率
用預測值研判多空走向
由於主計總處會公布未來4季GDP年增率的預測值,可用此初步研判股市走向。洪瑞泰指出,當GDP年增率創4∼5季以來新高時,代表景氣到達相對高點,通常台股大盤指數會偏高,這時就要準備減碼;反之,在GDP年增率創4∼5季來新低時,可分批加碼。
指標2》巴菲特指標
確認大盤相對高低點
GDP年增率預測值,是在抓未來股市的高低點。但要實際檢證、確認台股大盤是在相對高點還是低點時,鄭凱元建議,可用「巴菲特指標」來衡量。「這個指標的概念,有點像是大盤的本益比。」依他統計過去15年台股巴菲特指標,有以下3個區間:
1. 在120%以下是低點區。
2. 在120%∼150%是合理或正常區間。
3. 在150%以上是高點區。
2012年第2季後的台股,巴菲特指標多維持在140%∼150%尚在合理區間,但也不算低,「所以,你會發現,你先前雖買到股價便宜的好股票,卻一直沒有漲多少,但如果有『催化劑』,就會明顯上漲。」鄭凱元說。
鄭凱元說的「催化劑」,就是接下來的GDP年增率預估會逐季往上,而巴菲特指標也上揚,整體好轉的景氣就會帶動股市,個股也就有機會在預期時間內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