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中盛讚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認為他力促日本央行讓日圓兌美元匯率大貶是好消息,是「以不錯的效果取笑傳統教條」。如果日圓3個月大貶15%對日本經濟是好消息,那新台幣呢?台灣若要提振經濟,新台幣到底該升?還是該貶?讓我們以日本為例,看看強勢新台幣對台灣會造成怎麼樣的傷害,一些主張新台幣強勢論者又存在怎麼樣的迷思。
迷思1》有利購買力提升、促進內需?
解析:反會導致出口不振、進口嚴重衰退
先看新台幣匯率對民間消費的影響,長期來看,弱勢新台幣和強勢新台幣週期對民間消費年增率影響的差距並不大,不過,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每次強勢新台幣週期的尾巴必定引導出一大段民間消費衰退,過去半年是如此,1995年中、2000年第2季、2007年下半年都是如此。相反的,弱勢新台幣週期結束,則會蓄積一段驚人的民間消費增長。這說明台灣這個「貿易島」在面臨國際經濟局勢增長循環的波動下,必須用匯率調整來療癒經濟的陣痛,一旦有人違逆這個健康的自癒循環, 勢將讓經濟停滯的低潮期不斷延長,過去3年日本執政的民主黨政府主張強勢日圓的結果即是明證。
而新台幣變「大」,台灣人購買力提升,消費應該增加才對呀?結果為什麼不是這樣?老實說,升值促進消費的說法根本是純理論的空想,新台幣強升只會造成出口不振,引爆嚴重的進口衰退。關鍵原因在台灣進口品項中,農工原料占比超過75%,資本設備占超過15%, 民間消費品只占不到10%(以去年10月為例),這比率和新台幣最弱時的2009年相比差別不大,當時農工原料占76%,民間消費品還有9.8%。這些農工原料和資本設備絕大多數都是用來作為工商業生產使用,也就是說,沒有大量出口創匯,沒有製造業的生產需求,台灣就不需要這麼多的農工原料和資本設備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