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滑落到只剩1.13%,為近3 年最低,面對這麼壞的景氣,除了靠自己更努力打拼,上財神廟求財運、在自家改風水擺設招財小物也成為顯學,但有一位45歲的女子卻寫下一段話:「我的媽媽,就是我的貔貅(編按:民間傳說會守財的護身符)。」在她心中,媽媽就像家裡的財神,不假外求。
這段話出現在記者偶然翻閱《護福季刊》當中的一篇文章,作者的母親是一位住在桃園的72歲徐姓阿嬤,自幼家貧,為求一份穩定工作,她日夜苦讀兩度考上公職;為了多掙一點錢,她擺攤販賣玉米、蔥油餅,不管景氣好壞,都不曾影響她勤勞自律的賺錢、存錢計畫,她這一生就靠著簡單的開源節流,在先生經商失敗慘賠時一肩扛下家庭重擔,還替自己和孩子存到6棟房子,現在一年收租金近90萬元。
記者循線找到寫下這篇文章的人,她是徐阿嬤的小女兒Jenny,醫學院畢業的她,本是徐阿嬤4個孩子中,最不會存錢、也最不認同徐阿嬤金錢觀的一個;但5年前和徐阿嬤同住相處後,Jenny才重新了解與敬佩起徐阿嬤的理財智慧,而開始專注工作、努力存錢,更跟著她一起存房,做起了包租婆。
「2年前,和媽媽一起出國玩,沿路導遊一直推銷貔貅,我就跟他說:『我的媽媽,就是我的貔貅。』」聽Jenny說起這往事時,一旁的徐阿嬤笑了起來。
但談起了這一生的辛勞,徐阿嬤又變得嚴肅起來:「我吃過很多苦,但也因為這樣,不管遇到什麼狀況, 都難不倒我。」
階段1》無殼蝸牛期
出身貧苦,努力讀書考上公務員 薪水扣掉孝養金全部存起來
徐阿嬤出生在彰化的貧窮家庭,從小就要幫忙拉稻穀、拖牛車,家裡常沒錢買菜,就抓海邊小蟹來磨成粉,再摻點鹽配飯吃。每天忙完家裡的農活,就得趕著出門,涉溪走2、3公里路去學校。辛勞的日子並沒有讓徐阿嬤放棄學習,她功課還是很好,考上國中(以前稱「初中」,須經考試合格才能入學,直到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教後才廢除考試),但卻差點入不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