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業成長的命脈就在於創新,但是從十餘年前,整個產業界在創新上,幾乎呈現停滯狀態,推動產業的力量始終僅圍繞在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身上。PC產業獨領風騷從1971年的第1部電腦開始,再到1980年代的Apple II(同時期宏碁,當時英文品牌名叫Multitech,推出小教授1號),國內PC產業開始蓬勃發展,到了1990年代PC產業百家爭鳴各擁利基,2000年進入戰國時代快速整併,僅剩前10名方能存活,直到現在連位居前3名的品牌廠都有意退出,PC產業發展至今,缺乏創新的內涵,就算是以「價格」刺激需求,其動力也已經耗盡。
蘋果以iPhone、iPad 破壞性創新締造新藍海
當然啦!近十餘年來其中還是有些微幅的改變,但是大多僅是加加減減,稱不上什麼特殊的地方,一度資訊業界沸沸揚揚,結合3C的「多媒體」,曾在1996年曇花一現,最終只是一種應用概念的總稱,把通訊、消費、資訊3種產品連結在一起,讓分屬3種不同屬性的產品制定出可以互通的規格,平心而論,這項匯流,確實增加了不少便利性,但除此之外,則乏善可陳。
長期缺乏Killer Application(殺手級的應用),成為扼殺電子產業成長的最大劊子手,其中雖然也有像任天堂的Wii、微軟的Xbox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出現,但這些都不足以擔當領頭羊角色,直到蘋果大刀一砍,祭出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以iPhone、iPad等產品橫掃業界,成就自己的蘋果帝國,卻也讓整個PC產業雪上加霜,相關供應鏈萎縮下來,蘋果減縮了產品中不需要的功能,再提升消費者首要需求的效能與便利性,這個產品策略,將公司帶進「藍海」中,將整個產業推入「紅海」裡,蘋果公司可謂將克里斯汀生(ClaytonChristensen)的破壞式創新理論及金偉燦(W. Chan Kim)與莫伯尼(Renée Mauborgne)的「藍海策略」發揮得淋漓盡致。
國內IC設計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創造力不足,早年引以為傲,迅速成就這個產業的「逆溯工程」,今天卻成了妨礙發展的內在因素,雖然說過度倚賴PC相關產業,在產業成長停滯後,導致受害最重,但是缺乏札根的技術基礎,以高科技著稱的IC設計業,仍然因循著老二哲學,以「Me too」的產品價格競爭,僅僅圍繞著核心技術的周邊打轉,此時面臨產業轉向的挑戰,就顯得毫無應變能力。細數國內IC設計業的歷屆拳王——聯發科(2454)、原相(3227)、創意(3443)等公司,迄今屹立不搖,伺機再創新猷,都是導源於擁有核心技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