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3》碳稽核 精準盤點拉高綠建築功能
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建築物占一般耗用能源的30%∼ 40%,是地球上最耗能的物件。」如果要真正達成低碳綠能,必須將碳稽核概念逐漸導入其他建物,進行碳排放盤點。內政部數據顯示,台灣號稱的綠建築超過3,600棟, 密度排名全球第一,但目前台灣的綠建築標章,都是用有做到某項就給分,不僅不精確,也無法知道節省多少能源及碳排放量。若能用科學方法精確計算減少的碳排放量, 綠建築的功能性會更具說服力。
像此次設計「台達永續之環」燈體的建築師潘冀,就有切身的體驗,碳稽核不斷影響及挑戰他在設計時的各種想法。因此台達電打算以發證照的方式,鼓勵更多的建築師及建築物,都使用碳稽核標準。
海英俊並進一步指出,建築物以平均40年壽命來看,建造時的碳排放占20%,人類後續的使用占了80%,其中啟動空調馬達時占最大的耗電量。在馬達設計上,若能加入節電的設計,譬如晚上低價電費時段,讓空調降溫設備先行製冰;或是在大型商場的手扶梯加入感應器,有人搭就快,沒人就緩慢;又或是像台達桃園廠房的節能電梯,往上的時候馬達使用電,往下的時候經由位能而發電蓄電,節省了50%的電梯用電,光是這個設計就可以讓整個廠區一年省電40%了!
從燈體蘊含的低碳綠能商機分析中,顯示了「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的道理,觀賞民眾除了盡攬燈會美景,其實也能從中尋找投資契機。而燈會贊助商贊助大型社會公益活動,除了能贏得美譽,同時也展現了自身的軟硬體實力,並打響品牌進而創造新的生意。
▲台達永續之環」把保特瓶變投影布幕,排碳量少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