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為解決當時2010年的歐債問題而成立的臨時機制「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即將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可直接購買次級市場政府公債的「歐洲穩定機制」(ESM),它是歐元區永久且唯一的債務協調機制,可照條約給予會員國財政援助,可直接介入歐債次級市場,穩定各成員國的銀行金融體系。隨著歐債問題可望獲得進一步舒緩,此時的歐元是否值得逢低介入?
1999年1月歐元以1.1800登場,歐元兌美元匯率在9年後2008年1月來到1.6010的歷史高點,隨美國金融風暴終結漲勢。2010年起,歐元兌美元又隨歐債問題大幅貶值。ESM確實能帶來樂觀氣氛,但歐元後市仍須面對以下4項利空:
利空1》德法經濟成長相繼放緩
德國與法國是歐元區最大成員國。3月份法國零售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創下歷史新低達40.1,4月份略升至43.7,但在低檔已連續遲滯了13個月。法國5月綜合PMI初值與4月份相同為44.3,服務與製造業的成長依舊陷入遲滯。而德國5月份綜合PMI初值為49.9,較4月份的5個月新低49.2小幅反彈,仍在中期平均值52以下。
由此情況判斷,歐元區經濟情勢放緩已經擴及德、法,歐債問題已經刀傷見骨,歐元區景氣復甦將繼續延後。
利空2》美債殖利率上揚 吸熱錢
在美日的寬鬆貨幣壓力下,5月2日歐洲央行再度降息到0.5%的歷史低點。這對國際熱錢走向投下新的變數,因政府公債一向是熱錢停泊港,歐元區因尚未推出歐洲債券,熱錢一般會以德國公債為主要暫泊標的。但如果美債殖利率上揚幅度大於德債,歐洲熱錢就會轉投入美債,以獲取較高的無風險報酬,如此則會弱化歐元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