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已開發市場或者新興市場的金融股都看好, 投資人該如何投資?除了直接買進金融股外, 在台灣比較少投資人討論的另一個方法是:買進「金融產業」基金。
台灣販售的這類型基金共有8檔,過去一年平均報酬率高達32.28%。報酬率高得令人心動,那麼大家都會問,這種基金該如何挑選?現在還能買進嗎? 《Smart智富》月刊在5月中獨家越洋專訪了晨星(Morningstar)主動式基金研究副總監丹尼爾‧庫勒頓(Daniel Culloton),來解答讀者的疑惑。
產業複雜度高 操盤人得具備高度專業
庫勒頓強調,投資人即使買進「一般股票型」基金,也都有一定程度的金融股曝險。舉例來說,以台灣販售的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來看,其平均金融股持股為21%。因此,投資人若打算買進「金融產業」基金,應該是希望「藉由持有更多的金融來增加收益」。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操盤基金經理人的經驗和選股風格非常重要。
「投資人會選擇某項產業的基金,一定是因為你希望得到比投資全球型或一般股票型基金所不會有的……如果想要增加在金融產業的持股,那就一定要確保基金經理人的經驗充足,要有夠長的績效紀錄來分析。」庫勒頓強調。
過去我們挑選基金,一般都是看1年、3年、5年績效。但庫勒頓認為,對像金融產業基金這樣的「產業型基金」來說,看5年績效都嫌短,「不要用太短的時間來評斷一個經理人,即使5年都可能太短。」庫勒頓認為,至少要看過去10年的紀錄,才能真正了解一檔產業型基金的選股策略和經理人是否夠值得信任。
為什麼這兩者有這麼重要?庫勒頓強調,這個產業的廣度、深度和複雜度都非常高,「尤其產業複雜度比很多人想像要高很多,因為有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公司(例如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保險公司、再保公司、REITs 等。要投資這些公司,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