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銀行銷售的人民幣結構型商品全部是設計成「看多」人民幣,但是,比價基準則是看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
簡單說,只要在約定期間內(通常是1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貶(即人民幣升值),且達到商品設計的「界限價」,投資人就能拿到高額利息;反之,則只能拿回本金或極低的利息收益。
不過,匯率是如何比較?界限價如何界定?為了讓讀者看懂這類商品的交易內容,《Smart智富》月刊特別整理多家銀行人民幣結構型商品的說明書,將它的交易流程、比價方式拆解如下。
整個人民幣結構型商品的交易流程,必須看清楚下面4個時間點:
▲申購人民幣結構型商品,4大時間點看仔細
【案例解析】目前只開放以新台幣兌換人民幣,不能以美元兌換!
王先生看好人民幣未來1年會走升,因此在2013年5月10日於A銀行購買人民幣結構型商品,投入人民幣2萬元,「界限價」為進場匯率-0.5。整個交易流程可拆解如下:
2013/5/10購買日:
王先生在A銀行購買人民幣結構型商品
2013/5/13募集截止日:
①該商品募資截止
② 銀行當天從王先生外幣帳戶扣款人民幣2萬元。(須留意這筆人民幣取得的匯率成本)
2013/5/15交易日:
① 銀行以當天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6.14作為「進場匯率」
② 約定與1年後(即2014年5月15日)的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比價
情況1》比價匯率≦進場匯率-0.5
即比價日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若小於或等於5.64(6.14-0.5),則王先生可拿回本金加上5%年息的收益,合計為人民幣2萬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