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錢,我卻不能自己做主。」這正是台灣僵化的勞退年金制度現況,相比香港的強積金自2012年起就提供勞工投資組合自選方案,再一次證實台灣政府效能的落後與顢頇。
不過,大多數人可能不曉得,有一小群人已經開始享有投資自選方案的好處,他們是私校教職員,曾經是最不被重視的一群,過去不管是第一層社會保險的公保養老一次金,或第二層職業年金的私校退撫一次金,在制度與請領條件上,均比不上公務員、公立學校教職員,甚至連勞工都不如,研究退休制度的知名學者淡江大學陳登源老師甚至以「可憐」二字,來形容私校教職員的處境。
不過,自今年起,私校教職員開始享有自選投資組合的好處,首開各退休金先例,堪稱退休自選機制的表率,連現任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都說,在設計勞退自選平台時, 一定會參考私校退撫自主投資平台的制度與操作。
平台提供3種風險屬性 教職員可依個人需求選擇
最了解私校老師退休制度、一手催生私校退撫新制的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祕書賴俊男表示,以前私校退撫基金,就像勞工的勞保基金與勞退基金一樣,由一個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投資,或請基金公司代操,「這種大家都一樣的投資績效,能滿足每人不一樣的退休需求嗎?」
他認為,退休金投資,應視個人需求與風險屬性,給予不同的投資組合與報酬率,不該齊頭式平等。因此私校退撫新制,早在4年前撫卹條例通過時, 即明定從2013年1月1日開始,讓參與退撫新制的6萬3,000多名私校教職員,透過金融機構設置的網路平台,從管理委員會架構的「保守」、「穩健」、「積極」3種投資標的組合中進行選擇,自己打理退休金投資。
名詞解釋_私校教職員退休撫卹資遣離職條例
立法院在2009年三讀通過「學校法人及其所屬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離職給與撫卹條例」,明定教育部在2010年1月1日實施私校退撫儲金新制,在職或新進人員均改採確定提撥制,提撥費率為私校教職員本薪2 倍的12%,教職員自己負擔35%,學校與政府各負擔32.5%,因為新制的確定提撥制屬個人退休專戶設計,因此不會債留子孫。
這是台灣所有退休基金中,第一個由被保險人依個人退休目標,自主決定投資組合的平台。私校退撫改新制實施的時間比勞工退休金還晚了5年(勞退新制2005年實施),但開放自選的腳步,卻比勞退還早,加上強制提撥費率為本俸2倍的12%,比勞退強制雇主提撥6%投入的還多,所以在早一步開始、投入金額大的前提下,私校退撫基金制度與自主投資平台,已成為台灣退休金最先進的一項制度。
95%教師選擇保守型 積極型年報酬可達8%
究竟私校退撫自主投資平台在制度面與操作面有何過人之處?首先從投資人最關心的「經理人自肥」道德風險來看,賴俊男說,管理委員會特別公開遴選一家投信公司擔任投資顧問,協助建立投資組合篩選機制,篩選原則要求基金成立時間必須超過7年,考慮流動性,基金規模必須在新台幣8億元以上,一年內公司及經理人沒有異動,且追蹤3年誤差以了解風險波動。並與同類型基金、大盤指數相比,評比1、3、7年期短中長期的績效, 務求這些投資標的是以長期穩健增值為主要目標,而不要混入意圖操縱短期績效的不良基金。
投資顧問選擇好基金後,再向管理委員會中,由9位專家學者與學校代表組成的執行小組報告,說明這個投資組合的內容、風險與預估報酬率,經董事會通過後,才可置於平台中,依不同組合,每1∼3 個月檢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