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論(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國際經濟基本面的轉變,將持續對新興市場債券造成壓力(編按:當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也會造成新興股債損失),」史密斯分析。有鑑於此,手上持有新興市場股、債的投資人,若仍有獲利,建議可部分贖回。若尚未進場,建議在未來6個月內擇低布局。
結論3》留意「大輪動」 恐造成流動性風險
在論壇中,多位專家討論到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大輪動」的發生。此波由債券市場領頭大跌,凸顯股票市場的吸引力。因此,多位專家認為,未來資金由債券市場輪動到股市的趨勢將「必定發生」。
史密斯大聲疾呼,投資人要注意在輪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破壞式過渡期(disruptive transition)」:當資金移出債券時,誰來承接「被賣出」的債券?
「我想這是一個市場沒有充分意識到、沒有充分討論的風險。我想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過去3年,我們看到史無前例的新企業債券發行量,基本上倫敦已取代華爾街成了資本市場的中心。但當資金從固定收益輪動到股市時,或者只是從固定收益輪動出來的時候,由於華爾街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目前只有數千億美金,但是過去幾年的債券發行卻是上兆美金,華爾街不可能在短期內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我想這很有可能是未來12個月∼14個月,企業債券市場經理人要面對的最大風險!」史密斯說。
「誰是QE1、QE2、QE3的最大受惠者?是那些高風險的資產。所以大家也應該不會太驚訝,當聯準會開始縮減購債規模時,並不會摧毀美國10年、30年期公債,但卻可能摧毀新興市場股票和高收益債。」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投資策略師法蘭‧金那瑞(FranKinniry)如此強調。
因此,對投資人來說,除新興市場股債要特別留意外,若非打算長期持有,當看到資金快速流出高收益債券時,也要做好預先獲利了結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