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幾乎被大家遺忘已久的平衡型基金,今年上半年卻成為國內外最夯的基金。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亦指出,今年4月國內投資人持有境外平衡型基金金額成長至新台幣1,066億7,000萬元,相較於去年底新台幣553億3,000萬元,成長幅度高達92.75%,且1,066億7,000萬元的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
為什麼平衡型基金突然再度受到青睞?「我想,平衡型基金再次受到投資人注意,主因應該是美股雖然創新高,可是很多投資人因對市場缺乏信心,擔心市場風險,不想冒太大風險,加上部分平衡型基金會配息,因此吸引投資人。」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馬修.昆蘭(Matthew Quinlan) 如此解釋。
而平衡型基金的表現也沒讓投資人失望。美國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績效為18.5%,美國高收益債基金平均績效是6.06%,而美國平衡型基金平均績效則有10.16% (資料來源:理柏,新台幣計算, 統計至2013.06.18)。
昆蘭操盤的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成立於1948年8 月31日,是美國第一檔平衡型基金,根據美國與盧森堡基金網站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該基金總管理資產規模(含美國註冊與盧森堡註冊)高達795億1,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兆3,992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平衡型基金。該基金績效長期穩定維持在前二分之一,而3年、5年、10年年化收益率突出,分別為同組別基金的第10名、第8名、第3名。
根據彭博(Bloomberg)統計,目前平衡型基金股債平均配置比率分別為62%與25%,顯示今年以來平衡型基金有抓住美股多頭,也有布局適當的債券部位降低波動,充分掌握投資人怕追高,又怕沒搭上這波股市多頭列車的矛盾心態,難怪會成為投資人在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之外的另一選擇。
那麼,下半年平衡型基金的布局為何?
基本面佳、本益比低 股票投資機會比債券多
「從基本面來看,股票的投資機會還是比債券好。」昆蘭指出,目前美股價位雖已創歷史新高,但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價值面仍具吸引力,因為很多企業在經歷金融海嘯後,為了度過不景氣,積極提升營運效率且努力改善成本結構,使得企業獲利及毛利雙雙取得強勁成長,同時受惠於貨幣寬鬆政策降低借貸成本,企業債務下降、帳上現金充沛,企業財務健全度明顯比過去幾年更好。
昆蘭尤其看好大型股的表現,而大型股通常是平衡型基金的主要標的。昆蘭指出,以代表美國前500 大企業為成分股的S&P 500指數觀察,金融海嘯後企業獲利表現不僅逐漸回溫,甚至突破金融海嘯前的高峰,今年獲利水準可望更上一層樓,S&P 500指數目前本益比約為13倍而已,無論指數或大型股股價下半年還有表現的空間。
此外,美國大型股企業手上持有的現金相當多,平均約占總資產的13%∼14%,創下1985年以來新高紀錄,這意味著美國大型企業在獲利成長之餘,並沒有冒進擴大財務槓桿,財務仍十分健全。即使美國景氣復甦步伐不夠快,大型企業也能安度調適期,有足夠的資金,為未來景氣恢復榮景做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