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存股,我絕對沒辦法累積到財富!」說這句話的,是一位46歲的上班族,他從1992年開始投資股票,主要看技術線型操作,10年內合計投入200多萬元本金,最後結算竟賺不到10%,遠不如定存。
自2003年起,他改變方法,每一年至少撥出30萬元買好股來存。結果11年下來,光靠存股,竟累積出總值近1,300萬元的股票資產。
5年前,《Smart智富》月刊曾首度專訪這位上班族,當時他存股進入第6年,就已讓資產翻倍,不僅是朋友經常諮詢的存股達人,他更以「蔡海茲」為筆名,與投資朋友分享存股心得。
《Smart智富》月刊發表蔡海茲的存股心法後,得到讀者的眾多迴響,有些讀者給予肯定與支持,但當時「存股」這個概念對於多數股民來說仍是陌生名詞,在其他媒體上也幾乎見不到相關報導,甚至有人質疑所謂的存股成功,只不過是一時的幸運。
5年過去了,存股這項操作簡單、績效傲人的累積財富方法,已不需要再辯論其可行性,因為很多投資人都已經受益,並且愈來愈多的媒體加入報導,甚至那些過去不受市場寵愛、股價沒有激情的存股標的,如今也在投資人買進就不肯輕易賣出的投資邏輯下,變得愈來愈貴,那麼,蔡海茲現在又是如何存股呢?
一向低調的他,禁不住《Smart智富》月刊記者的一再追問,終於透露出他自己根據景氣環境的變化,修訂了新存股術,「的確,現在的環境變化太快,雖然是存股,也不能一成不變,要用新的標準檢視,才能確保自己存的是能賺錢的好股票。」
從蔡海茲的存股組合來看,的確在這5年間變得不太一樣。原來, 他因應景氣變化而調整了選股方式後, 在原本持有的中鋼(2002)、台橡(2013)和超豐(2441)3檔股票外,又新增了統一(1216)和葡萄王(1707)2檔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