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端午佳節,除了吃粽子、看龍舟外,最重要的就是除權息旺季的到來。以前,除權息行情很好做,方法就是除權息前一天大買股票,除權息當天通常都會開高3%∼5%,賣掉後,通常可賺點價差,再經過多次操作,可以累計不少獲利,所以除權息行情的參與,變成了小哥最重要的操作方法之一。
可是這樣做也會有個問題,就是名義上的收入會愈來愈多,但參加太多次後,除權息的股票股利跟現金股利都得繳稅,累計金額太多時,得繳到40%的綜所稅,肥了國庫卻瘦了荷包,這樣反而會侵蝕掉原有的獲利,若除權息行情不如預期,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另外, 今年起,股票的股利所得只要超過5,000元,就得預扣二代健保補充保險費,使除權息行情的操作「成本」愈來愈高。
免課二代健保補充費 隔天大漲即可獲利了結
如果採用權證來參與除權息行情,就可以避開以上所提的缺點。以權證參與除權息,並不會領到名義上的收入,所以沒有繳所得稅與二代健保補充保險費的問題,這可是合法的節稅方法。再從時間的機會成本上來看,現金股利跟股票股利往往都得等1個月∼2個月才會進帳。但是,利用權證參與除權息行情,隔天大漲,權證的委買便會大漲,股息跟股子的獲利就能提前入袋。
不過,用權證能否賺到除權息行情,一來要看現股是否能填權息;二來則取決於發行商沒有降委買隱波率,因此,如何挑選好的股票跟好的權證參與除權息,便是權證除權息行情操作的最重要課題。
用現股參與除權息,往往領到的股票股利都是零股,盤中不能交易,只能利用盤後的零股交易時間進行買賣,相當地不方便,價格也非常不穩定。但是用權證參與除權息行情,發行商會自動調節履約價以及行使比例來補足,以前這種履約價的調節,各家發行商的公式還不一定。
若沒除權息行情 頂多損失時間價值
有些發行商的公式,會對投資人不利,也就是若除權息當天的行情是平盤的話,在公式轉換後,權證還得打個8、9折,現在各家的行使比例跟履約價轉換的公式都固定了,投資人可以少了這項疑慮,若除權息當天的行情是平盤,發行商的委買隱波率也沒調降的情況下, 投資人損失的就只有時間價值而已,投資人可以較不用擔心權證價值減少的問題。
投資人可透過券商權證網站或者是權證看盤軟體,來計算應該買的張數。舉例來說,假設投資人手上有1張台積電想參與除權息行情, 又不想被課稅,那麼可找相關權證,先找價差比(價差比就是投資人一買一賣之間損失掉的金額,有點類似買賣黃金中間的價差,或者是換匯的匯差)較小的、隱含波動率穩定的發行商,再找價平或價內的權證,也就是履約價等於或小於台積電股價的權證,尋找一下Delta值,若Delta=0.1,那就買10張權證,Delta=0.01,就買100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