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喜歡看數字,不喜歡為錢奔波,但在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後,林志炫也開始與數字打交道,要努力養活自己的公司,他笑著說,自己常有4個人格在分裂、交錯。「老闆與會計林志炫必須去應付製作人林志炫與歌手林志炫的想法,要不停地幫這2個人找錢,滿足他們在音樂上的需求。」
他笑說,自己的生活很單純,也沒有進行複雜的投資理財,只是將「歌手林志炫」商演、歌唱賺來的收入,存在銀行戶頭裡,交給「會計林志炫」來管理,到資金水準夠了,再和「老闆林志炫」一起與「製作人兼歌手林志炫」溝通,規畫下一張專輯的製作費用。
音樂是財富!
錄製成本比別人高2倍 情願超支也不要有瑕疵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下歌手普遍採用數位錄音的方式,以節省成本與錄製時間,但對林志炫來說,他不是那種1年出1張CD、爭取曝光度與商業營收的歌手,他唱歌的目的,是希望讓閱聽大眾,享受最好的音樂品質,因此他偏好錄製成本比數位錄音高的類比錄音,而且堅持所有的背景音樂,都要由樂手親自演奏,不使用電腦合成,「電腦合成的音效,乍聽很流行,但10年後再聽,那份感動與流行,還存在嗎?我認為唯有手工、Handmade的音樂,那份感動、溫暖,才會不退流行,不會隨著時代變化而淘汰。」因此他的錄製成本及時間,是其他歌手的1∼2倍。
不僅錄音水準高,為維持一貫品質,後期製作、CD生產,他樣樣事必躬親,不假手他人,如果品質稍有走樣,林志炫情願大幅修改,重新再來。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美國進行專輯後製,他拿著成品回飯店,聽著聽著覺得後製無法完全呈現錄音時的情感與音色,在極度不滿意的情況下,他決定廢掉重來,最後不僅花完原先設定的製作費,甚至連額外準備的預備金也所剩無幾,「買完回程機票,我手上的錢只剩30美元(約合新台幣1,000元)。」他苦笑著說。
所幸,隨著經驗愈來愈豐富,超支與重做的機會愈來愈少,卻仍可保有他對品質的苛刻要求。「但是每次出專輯前,我都會把CD帶回家,用最簡單的收錄音機到最頂級的音響,全部聽過一遍,務求品質、音色一模一樣才安心,因為『林志炫』3個字,是品質保證,一定要禁得起檢驗。」
親情是財富!
理想與家庭取得平衡 無後顧之憂繼續唱歌
滿腦子是音樂理想的林志炫,將音樂、商演得到的收入,全數作為下一張專輯、音樂活動的資金,所以他的收支浮動非常大,他覺得為了音樂,這些付出很值得,但在旁人的眼中,卻不見得是這麼回事,他舉起手說:「在做音樂前,我的存摺水位可能有這麼高,一旦我要產出音樂作品的時候,就會在幾個月內『趴』一聲快速的跌下來,連我父親在旁邊看,都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的刺激,甚至他並不贊成我的這種做法。」對像林志炫這樣採獨立製作的音樂人來說,實踐理想的過程相當難熬,甚至可能因收入不穩定、生活無法維持而放棄,林志炫能支撐這麼久,部分原因也歸功父親印刷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