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大廠宏碁(2 3 5 3) 還沒從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去職、歐洲庫存調整的風暴中復原過來,最近又出了大事。
2013年11月5日宏碁公布第3 季財報,除了本業(營業利益) 繼續虧損新台幣約25億7,000萬元,又提列了無形資產損失約99 億4,000萬元,導致單季EPS為慘不忍睹的-4.82元(詳見圖1), 創歷史新低。公布消息隔天,股價直接跳空跌停,投資人又一次受重傷。宏碁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從財報事先看出端倪嗎?
台灣上市櫃公司每季都要公布財報,若結果不如預期,就會變成「財爆」了,股價因此下跌的機會相當大。財報不如預期最常見的原因,包括本業獲利比預期差、匯兌損失、轉投資損失等業外虧損,但這些都是較容易被預料的情況。
不過,「資產減損」這種狀況就讓人摸不著頭緒了,公司可能經營好好的,卻突然爆出大筆資產減損,股價也可能應聲大跌。
究竟,投資人有沒有辦法藉由財報分析,提前知道公司可能會認列大筆資產減損呢?當然是可能的。一般來說,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 較容易提列資產減損。
固定資產是公司買「有形」的生財器具,如設備、廠房等,都有使用年期;公司會把購買固定資產的錢,平均攤到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內,成為當期的「折舊費用」。
無形資產則是「無形」的,像是特許權(如4G經營執照)、專利、商標、著作權、商譽等,而且大部分也要每期提列成本,但不叫折舊費用,而是叫「攤銷費用」。
這些資產都是公司向外購買或是自己花大錢研發的,公司預期這些資產可以帶來獲利。不過一旦公司發現,無法帶來帳面價格以上的獲利時,就要為這些資產提列資產減損了。
了解原因後,更重要的是要判斷什麼時候會發生?我們為大家整理3個常發生的資產減損時機:
1.獲利不佳的公司更換領導人, 可能提列資產減損:由於新上任者都會先把前人的「爛帳」清一清, 改革績效才會顯現在未來的財報上,所以當公司更換領導人時,常常是認列資產減損的時機。
二線IC封測廠典範(3372)於2013年3月新董事長上任,由於公司長期虧損,經過了半年多的組織改造,並於第3季認列了固定資產減損約2億5,000萬元,導致公司EPS創下歷史新低,每股虧損1.01元。
這種新領導人上任時提列的資產減損,雖然讓當季的EPS變得很難看,但由於資產減損後,後續折舊成本也會大幅降低,短期獲利表現將會逐漸好轉。不過長期而言,獲利能否真正改善,仍要回歸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2.獲利佳但自由現金流長期小於0,當獲利衰退時,可能提列資產減損:長期虧損的公司,由於資產創造獲利的效果差,提列資產減損自然不讓人意外。其實,長期賺錢的公司,也可能會認列資產減損!
觸控面板股F-TPK(3673)宸鴻從2010年掛牌上市後就沒虧過錢,但2013年10月31日公布第3季財報,EPS從前季的近10元衰退至3元左右,同時公布可能於第4季認列設備減損與轉投資減損達17億∼22億元。消息公布後,股價也從206.5元下跌至11月中旬最低點152元,跌幅高達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