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個獲利可持續的原因,則是透過購併或分拆上市來改善企業效率。艾金森舉例,2013年11月, 美國最大零售藥局CVS Caremark 就斥資21億美元,買下另一家企業旗下的輸液療法(infusion therapies)服務,藉此增加自己在特殊市場上的競爭力。
為了追求效率,全美最大的油井器材供應商National Oilwell Varco也將在2014年將他旗下的經銷事業獨立上市。另外,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 Group)才剛剛在11月份完成與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 Euronext) 的合併。兩家交易所合併後的市值達到230億美元,經營全球各地16家交易所,可以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和股票交易。交易所的合併,將可以共用某些資訊系統和後台管理,增加規模經濟。「企業的購併活動將會是非常地有選擇性, 目的則是要改善成本效率和股票價值。」艾金森分析。
理由2》股債大輪動延續
除了「低成本革命」持續外, 2014年帶動美股的另個動力就是股債的大輪動持續。艾金森解釋, 2005年時法人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中,有69%在股市、28%在債券, 然而,截至2012年底止,卻只有38%在股市。當資金持續回流, 即使只是部分回流美股,也會是美股的正面力量,「美股仍然持續有『持股不足』(underowned)的現象。法人在過去10年間逐步降低他們的美股部位,散戶投資人也沒有太多的美股,而投資人則都是滿手債券。當利率上升的時候,這對債券整體報酬會有影響的。(所以)我們認為大輪動仍在!」
雖然有以上兩個驅力,但艾金森也同意,部分美股類股價格已經偏貴,風險較高。放眼2014年,他比較推薦目前美股中股價較合理的產業,包括能源、工業及科技等。而這些產業受景氣循環影響較深, 若經濟持續復甦,也可望受惠。
小檔案_艾金森(Paul Atkinson)
學歷:倫敦大學財務碩士
經歷:瑞銀股票衍生性商品主管暨副總裁
現職:安本資產管理美國股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