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快速的老化,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嬰兒潮世代(指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生於1946∼1964年代的人)開始大量退休所致。更嚴重的議題是,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享受了半世紀的上升趨勢後,同樣在2010年開始20年內快速下降達6.1個百分點。
勞動人口的上升,如同諸多快速增長的國家(例如戰後的日本和台灣),在過去數十年享有的榮景一般,通常被稱作「人口紅利」,一般認為對該國的經濟發展有益,因為有助消費增長和資本生成。
而當勞動人口開始下滑,佐以退休人口的提高,就反過來成為「人口負債」,實際產生的影響,遠比統計數據更加駭人。最明顯的兩大衝擊,一是勞動市場的活力開始下降,部分產業缺工的情況將會提升;二是退休人口大增,導致退休金給付與社福支出的捉襟見肘。
更嚴重的是,年輕世代處於所謂的「人生開創期」,無論是消費或是投資,都會比處於「守成期」的退休世代來得積極。因此人口結構的老化,很有可能會衝擊整個經濟成長動能,使得民間投資和消費力萎縮。美國必須做出全新的改變,才能有效挽救危局,逆轉乾坤。
解決方式》
股市上漲,民間消費有望續增長
2009年時,前Fed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於《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針對上漲的股市行情表示看法。他認為,上漲的股市,是該年第2季全球經濟能夠止跌回穩的最大原因。
他還指出,持續上漲的股市有助經濟進一步復甦,主要有5個原因:
1.股價上揚可提高股票價值,改善資產負債表,並讓銀行有更多餘裕的本錢進行放貸。
2.高漲的股價可提升全民資產,並刺激消費。
3.當企業資產隨著市值上揚,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指現在來購買同樣的資產,所需要付出的金額)相對就顯得低廉,可刺激企業進一步擴大投資。
4.當股價上揚,使用槓桿的比重就會自然下降。
5.穩定且持續上揚的股價,有助於當時的經濟抵擋通縮。
幾年過去了,上述的評估幾乎完全驗證。美股和美國經濟相輔相成,逐漸恢復往日榮光。但這樣的發展,並不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而是具體提供了長期趨勢的解藥。原因就出在,美國必須為「退休世代」接管的民間消費市場,找到新的成長動能。要怎麼做呢?必須讓退休世代去除「資產縮水」和「收入銳減」的不安定感。
多次QE政策之後,退休族群的資產,原則上已經大量受到保全;接下來,要讓美國為數龐大且日益增加的退休人士感到「變有錢」、「生活不虞匱乏」。如此一來才能有效鞏固民間消費不致出現嚴重斷層。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只有一個—「退休金」。
美國的退休金制度,簡單來分主要分成3個結構,即國家社會安全法案所保障的社會保障基金(Social Security,簡稱社保基金)、各企業所提供的退休制度、以及最廣為人知的個人退休專戶(4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