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二兩當時怎麼選股?他說:「每天下班回家看看晚報,隔天就進場,根本就是憑感覺、亂射飛鏢。」那時候市場的主流是電子股,二兩不但跟著搶進藍天(2362)、錸德(2349)等股票,嘗到賺錢甜頭的他,為了賺更快、更多,就在營業員的建議下,開始融資。
2000年2到4月,台股見萬點,二兩重壓的錸德衝上300元,使他的股票資產超過了1,000萬元。但很快的,大盤從萬點跌到年底4,939點,「我被追繳,補了幾次,最後還是被斷頭了。帳戶能剩下一些錢,那真的是運氣!」二兩說。
操作4年,只換來一場紙上富貴,但二兩反而更確定,他就是熱愛股票投資,只是用錯觀念和方法。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融資,當融資又遇到大跌,不管手上持有的是好股、壞股,一定重傷;而如果沒有融資,又選對股,就一定有機會反敗為勝。
階段2》學價值大師選股
以書找書發現積極型價值投資融合大師心法獲利翻升
要如何反敗為勝?靠自修讀書考上大學、找到工作的二兩,再度埋進書堆中,這一次他找的都是股神巴菲特(Buffett)、彼得.林區(Peter Lynch)等價值投資大師的經典書,「看完才知道什麼叫選股!」二兩嘆了口氣說。
不過,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雖能找到好股,但強調要等好價買、長抱不賣等原則,
對資金小的二兩來說,無法快速滾大本金。而且這期間每年能產生的現金流實在不多,以120萬元來說,就算全投入股息殖利率(又稱「現金股利殖利率」)7%以上的標的,一年股息只有8萬4,000元,「若遇到更好的股票,或是市場大跌,也沒辦法買。」二兩說。
於是,二兩便用「以書找書」的連結方式,發現到與他更相契的積極型價值投資大師,尤其是自喻為「低本益比射手」的約翰.聶夫(John Neff),以及自稱是「便宜股獵人」的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eton)等,是讓他在接下來13年創造年複利33.7%的成功關鍵。
融合了上述各派價值大師的心法,二兩採取了以下3大策略:
策略1》低本益比買股
看四季報挖候選名單
在選股上,二兩主要以巴菲特的12個選股原則、彼得.林區偏好的小而美冷門企業為核心。而選到好股票後,最重要的就是買點,二兩設的條件是本益比(PE,詳見名詞解釋)要低,一般傳產股要求在10∼12倍,生技醫材股為15倍以下。
條件並不特別,但二兩對PE的算法難度較高。一般常見的本益比數字,是過去的本益比(以過去4季,或前一年度的EPS作為計算基礎);他參考的是聶夫和坦伯頓的預估本益比(Projected PE,詳見名詞解釋),亦即用上市公司最新公告的盈餘,搭配營收成長率、毛利率變化等,推估出未來1年的每股盈餘(EPS)後,再以該公司目前股價推算PE。
有了選股與買點的原則,二兩怎麼開始?他竟然是翻開《財訊》與《工商時報》整理上市櫃所有個股財報數據的《股市總覽》和《四季報》,一家一家公司反覆查看,「尤其書裡會統計至少4、5年的EPS,對找股票很有幫助。」二兩說,這個方法果然挖到不少寶,像找到的第一檔是大豐電(6184)、接著有恆義(4205,現改名為中華食)等。
名詞解釋_本益比(PE)
計算公式為:每股股價/每股稅後盈餘「本」是一檔股票當下的每股市價(price),也就是投資人買進股票的成本;「益」指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的全年每股稅後盈餘(EPS)。本益比即為股價除盈餘的倍數,同時也是投資回本的年數。舉例一家公司E P S 是2元,股價為40元,那麼本益比20倍,代表要等20年才可以回本;但若股價跌到20元,本益比為10倍,也就是10年會回本,所以一般投資會選擇本益比較低的股票。
名詞解釋_預估本益比
由於在計算本益比時,使用的每股盈餘資料,可分為落後盈餘(TrailingEarnings)及預估盈餘(ForecastingEarnings),因此,有落後本益比( Trailing PERatio)及預估本益比(Projected PERatio)兩種,在使用時應確實分辨。像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布的PE,是以上市公司最近4季EPS來計算,屬於落後本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