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書可以幫你找書,股也會幫你找股。」二兩說,在買進一檔個股後,為了追蹤觀察,會再發現其他個股的資訊,如上下游、競爭者,或是你受害、我受惠股,透過單一個股網絡的連結,二兩很快就建立起便宜股候選名單。
在二兩的電腦裡,建有名單裡每一檔股票專屬的追蹤檔案,從新聞、法人投資報告都有,每當財務報表一公告,他就會一家一家仔細查看。與二兩往來十多年的林姓營業員說,「他早期名單多達200檔,近幾年才降到120檔。每到公布財報後的一、兩個星期,他都沒空接我電話。」
與二兩有十多年交情,暱稱柚子的投資同好補充,「他的選股就像變形蟲,先是巴菲特,後又加入彼得.林區、費雪,近幾年則加入了坦伯頓的趨勢判斷。」例如,2011年觀察到東協崛起,而選擇買進廣隆(1537)、聚陽(1477),2012年則看到中國內需市場的成長,投資了美利達(9914)、新麥(1580)等好股。「雖然像變形蟲,但核心依舊在個股研究,是(讓人)最佩服之處。」柚子說。
策略2》衡量式換股
依4原則轉換更好、更便宜股票
「雖然選股變得很小心,但值得買的好股票總是比我能買的錢多,所以就要以股換股。而要換到更好的股票,就必須一直衡量、比價。」二兩說,這概念主要受聶夫的「衡量式參與」論點啟發。
在做衡量比價時,二兩最常比的還是本益比,「當持有個股本益比漲到20倍時,就會了結部分獲利,轉換到本益比相對低的個股。」
舉例來說,在3月中時,二兩持股中的中華食股價漲破了40元,推估全年度EPS是2元;而用來比較的同類股聯華食(1231),股價在36元左右,EPS卻有2.2元,因而他馬上就賣掉中華食,轉進聯華食。結果聯華食開始追漲,甚至在3月底站上40元,這一轉換就不但多了11%的價差,股息殖利率還從5%提高到6%。
不過,太過偏重本益比的比較,曾讓二兩受過重傷。在2008年時,二兩在比價後選到了做機器設備的亞崴(1530),當時查看過,EPS非常穩,約都有5、6元,本益比又只有10倍,於是就重壓,持股占比超過了30%;沒想到金融海嘯一來,訂單全不見了,獲利和股價大跌。二兩事後檢討,自己當時不了解機器設備業的景氣循環大約是10年一週期,而他正好買在景氣高峰,又持股太高,才會出現罕見的2位數負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