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自今年5月19日低點反彈,上證指數統計至9月12日上漲超過16%,讓陸股投資人為之一振,但不免也擔心,中國股市會不會重演過去幾年虎頭蛇尾的戲碼?
投資人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上證綜合指數自2007年高峰5,903點重摔後,近3年最高只上漲到3,050點,就又總是回到2,000點左右徘徊,始終缺乏續航力道。
摩根太平洋區域大中華團隊投資經理沈松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時表示,除了經濟數據之外,投資人更要關注中國的改革政策帶來的經濟結構性變化。其中,國營企業改革、10月即將開放的滬港通等利多,均可望吸引國際資金重新重視基本面好轉的陸股,並調高其估值。
沈松於2012年8月擔任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這檔基金的績效,在2010年、2011年時落後於晨星資料庫中的組別平均,但在沈松操盤後,在2012年、2013年績效均超越組別平均,近3月績效(截至8月20日止),在Lipper(理柏)統計的27檔中國基金中,更一舉衝至第1名。
擁有14年亞股研究經驗的沈松指出,未來特別看好國企改革股的表現,是陸股投資的亮點。以下為專訪紀要:
結構性問題逐漸修正
支撐股市向上反彈
《Smart智富》月刊記者問(以下簡稱「問」):你看好改革帶來的機會,那你認為改革的力度會持續嗎?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答(以下簡稱「答」):肯定是要做的,今年是改革元年,至少要好幾年才能把一些很深的結構性問題糾正過來。政府做了很多事,已經開始支撐經濟的轉型和股市的反彈。
第1,戶籍改革政策能解決2億農民工進城的問題,之前他們沒有城市戶口不敢買房,現在中小城市把城市和農村的戶籍區別取消,能進一步推動城鎮化,對中期房地產過剩也有緩解作用。
第2,滬港通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因為報價和交收都用人民幣來結算,人民幣國際化是放在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大框架裡面,對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有很重要的意義。之前20年,中國經濟增長非常快,但也愈來愈畸形,過剩產能就是因為中國的利率太低,所以一定要讓市場來決定資源分配的價格,才能有效分配產能。
第3,(中國)剛成立了6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是解決地方政府負債過高的開始,逐步把地方的債務轉移到管理公司,督促地方政府把資產拿出來賣,如果賣了還是還不了,中央財政(再)來補,意義在於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加強,防範地方政府亂借錢。我們認為試點(編按:先設點試驗後再推廣至更多單位實施)之後就會推向全國,會有一個重大的突破。
第4,我們看到國企改革在各個層面都在展開,有6家(國企)被選來試點,引入混有制,可以重新釋放國企的低估值。混有制就是「混合擁有」,原來都是國家擁有的公司,現在要把私營的、民營的引進來。
我們看到國企改革進展愈來愈密集,是結構性改革很好的現象,明、後兩年是對結構性改革更深入地展開,股市能不能進一步上升,就要看目前這些改革能不能取得成果,例如收入分配改革、中央地方財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