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台灣人民幣業務在財富管理、理財等方面是很有發展空間的,因為這是新開展的領域,且是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比起來相對有優勢的業務。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崛起後仍在積極籠絡台灣,樂於創造機會,因此給了我們超過香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條件,雖然現在這些協議還卡在立法院的「服貿協議」審查過不了。
目前人民幣離岸業務最大在香港,台灣如果想爭取做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就不能只搞自己一個獨立的市場,必須與其他離岸中心交流合作。但要做交易中心,牽扯到資金回流機制如何建立,這部分還是要靠兩岸央行間的互信及協商,但牽涉到政治,非我們能掌控。
缺乏金融研究單位 台灣金改速度落後中國
問:展望2015年,兩岸金融產業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
答:人民幣國際化、上海金融特區業務推動應該會扮演重要角色,這牽涉到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大陸一直有步驟的在開放,提規畫時也會借重許多金融智庫專家、機構專家的意見,且金融發展及改革的氣度很大,沒有規定不可以做的都可以做。於是先產生了「影子銀行」(編按:非銀行的中介機構,提供和傳統商業銀行類似的金融服務)、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餘額寶等新金融商品或機構,接著再回頭完善法規制定。相較之下,台灣是採正面表列,法規沒有說可以做的就統統不能做,並且官員對於政策開放,動不動就害怕會圖利個人或是機構,這是兩岸金融競爭力中最讓我擔心的地方。
看看兩岸金融業這些年的發展,90年代如果讓國內金融業者去大陸設點,肯定是打遍大陸無敵手。但是,現在論規模,大陸任何一家全國性銀行,我們都無法抗衡。回頭看中國大陸銀行的改革發展歷史,才20多年就從病貓變成生龍活虎,顯示只要有心改革,自然就有機會做出完全不同的局面。
問:大陸金融產業發展速度近年明顯快過台灣,為什麼?
答:這是我對台灣比較憂心的一點!這幾年跟中國大陸來往,充分了解中國做金融研究的機構之多,從國務院到下轄的社會研究所或是大學,不管是人或是經費都好多!相對來看香港及台灣誰在做金融研究?台灣的銀行業、兩岸金融往來的發展政策及影響都需要投入研究,才能持續保持台灣的優勢。
小檔案_許嘉棟
出生:1948年
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台大經濟學碩士
經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現職:金融研訓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