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少子化浪潮難擋,「退休風險管理」躍為熱門話題!不少專家建議透過「年金保險」來規畫退休生活。我們真的能靠年金保險來養老嗎?
請先回答以下這個問題:如果有1張年金險保單約定,繳費20年後,保險公司開始每年給付年金,活得愈久就領得愈多。不過,前提是「要活著才領得到」!也就是說,一旦被保險人過世,保險公司就會停止給付。如果不幸身故得早,你繳出去的保費有可能高過你領到的年金,這樣的保單你會買嗎?大部分的人應該認為這種保單不太划算,萬一領不到幾次、人就掛了,豈不是虧很大?消費者因此多不埋單!為了解決上述疑慮,保險公司只好投消費者所好,把「年金給付」改成「保證給付期間」。既然消費者偏愛保證不虧錢,保險公司就保證這張保單會給付年金達一定金額,即使被保險人死了,他的家人還是可以繼續領或一次領回差額,讓保戶不會有血本無歸的顧慮。
乍聽之下,保戶不會虧錢,保險公司又可以做到生意,豈不是兩全齊美?然而,「買保險一定要把錢拿回來」的觀念根本是個錯誤,反而讓年金保險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也難以應付日益嚴重的老年風險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旦年金保險都有「保證給付」的設計,代表每個人所繳的保費,最終都要拿回。那就意味著,你必須從年輕時就付出幾乎相同金額的保費,等到老年時才能領回一定金額的年金。如此一來,這跟把錢存銀行定存的效果幾乎一樣,完全無法彰顯保險的槓桿保障效果。結果是「支出高保費、換進低保障」,嚴格來說,這根本不能算是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