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幣持續走低,很多過去買過澳幣保單的保戶,都在煩惱手上的保單該「何去何從」。
由於目前澳幣保單實質報酬率(IRR)仍有2.5%∼3%,比新台幣保單高出0.5個百分點,也比澳幣一年期定存利率2.4%稍高,因此,有不少保險業務員仍在鼓勵民眾購買。
但除了IRR稍高之外,保險業務員會如何用話術鼓吹民眾投保澳幣保單呢?他們沒說的「事實」是什麼?在買澳幣保單之前,要注意哪些事?
為了避免「買的保險不保險」,保險理財專欄作家、《保險業務員不告訴你的50件事》作者李雪雯強調,並不是每位保戶所遇到的保險業務員,都能夠提供最正確的投保資訊,而這些錯誤的觀念或行話,有可能會讓保戶拿不到保險金,甚至要花時間與保險公司互打官司。
以下就常見的銷售話術一一拆解,協助保戶在投保前,掌握澳幣保單的優缺點:
話術1》不但保本,還能賺利息
事實:不一定能保本,若提前解約,解約金低於總繳保費
保險業務員:「黃媽媽,妳看現在澳幣兌新台幣來到相對低點,若妳現在買我們這張保單,可以保本金,利息也不會縮水,很棒吧?」事實上,並不是每一種澳幣保單都保本,須看清楚險種與保單內容。
大多數人買保險,都希望保費能有去有回,甚至可以多賺一些收益,因此澳幣保單常以保本保息為號召,吸引消費者。但事實上,不是每一種澳幣保單,都具有保本的功能。
翻開市面上的澳幣保單,雖然繳保費、將來拿到的保險金,都以澳幣計價,但依險種的不同,又分為投資型保單、增額壽險,養老險、傳統壽險或連動債保單(編按:投資型保單的一種,投資連結標的以結構債商品為主)等不同種類,甚至現在連防癌險都採澳幣計價。
而其中,若摒除掉以醫療保障為主的防癌險,投資型保單本來就是拿扣掉保單費用後的保費,投資基金標的的保單,屬於「投資績效,保戶自負盈虧」的設計,因此並不保本。
至於增額壽險、傳統壽險、養老險或是連動債保單,雖有保本保息的作用,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郁婷表示,也要到保單滿期才能保本保息,如果在保單有效期間內解約,拿回來的解約金,會低於原始的總繳保費,利息也沒有保證。以這些保單最少6年、7年期起跳來看,代表至少6年這張保單不能動,本金才不會虧損。
話術2》保費較便宜,繳費方便
事實:保費雖省,但有匯率風險
保險業務員:「同樣的險種、同樣的保額,澳幣保單的保費,至少比新台幣保單便宜1成喔!而且,一次繳清很方便,現在什麼都在漲,買保單,絕對要選最精省方便的這種!」事實上,保費雖省,但保戶買外幣保險,一定會面臨匯率風險。
保險公司依照被保險人死亡機率、預定利率(詳見名詞解釋)以及公司營運費用率等3個數據,計算一張保單的保費高低。澳幣保單預定利率3.25%,較其他幣別如新台幣、美元保單預定利率2%∼2.75%來得高,因此保費較便宜。
名詞解釋_預定利率
指保險公司收到保戶繳的保費後,投資預期可得到的報酬率,保險公司將其反映在保費中,給予保戶折扣。並不是保單的投資報酬率,但預定利率愈高,保費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