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至今,依舊不間斷和同業討論行情與選股方向,在操作理念上,我認為:「沒有方向就是共同的方向。」線型上的強勢股不敢追,弱勢股又不願意買,結果在實務上的表現就出現了心口不一的矛盾現象。一些對大盤看法保守的人,持股檔數卻多如牛毛,且整體持股比率很高,彷彿一個大多頭者;反之,對大盤看法樂觀的人,大多鎖定以高價龍頭、權值股為主要持股標的,結果計算其持股比率反而不高,僅有相對低的水準。
除了本土法人與中實戶呈現出這種矛盾的現象之外,看看外資近期的操作也出現不一致的現象。從開春連續大幅買超之後,到了3月6日起轉買為賣,開始連續賣超,最近1週賣超金額更高達389億元(統計至3月16日),平均每天賣超65億元。
系統性崩盤機率小 扎根產業研究才是關鍵
有趣的是,在筆者寫此稿時,再過2天就到了每月第3個星期三的台指期結算日(3月18日)。一般而言,這個時點外資會啟動連續性的大幅賣超,通常在台指期與選擇權留倉部位會先出現空單增加的現象。但是到3月16日為止,外資在台指期淨多單有7,612口(市值約146億元),選擇權約當台指期部位的多單留倉有1萬368口(市值約198億元),兩者合計市值達344億元。這些多單部位約等同一個星期以來買超的金額。外資這次的策略和過去的同向操作明顯不同(過去是先在期貨布空單,然後用現貨摜壓指數;反之,期貨做多,現貨再積極買進)。這應該有兩種解讀:一者是對未來行情看法多空不明,但是卻擔心有變盤的可能,在結算前減持現貨轉為等值期貨,時間成本並不高且到期後自動平倉,萬一出現巨幅震盪也可省去現貨市場的操作(尤其最近成交量出現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