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演講場合中,常需要短時間內就分析好一個人的財務狀況。雖然當下會希望彼此能坐下來,買杯咖啡或茶點,好好地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聊聊為生活努力的心境,才能把對方心中真正的理財動力給挖掘出來;只是這往往需要花上1小時的時間,所以在需要立即回答的情況下,我通常會花3分鐘、透過以下3個問題來快速了解。
當然,這方法也可以自問自答,我自己就經常如此做,非常推薦你也把它當作每週、每月定期檢查自己財務體質的項目。
問題1》你的收入有多少被浪費掉?
要了解自己如何花錢,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支出項目分成「必要支出」與「非必要支出」。接著就可以再往下探索,必要支出中有哪些可以刪減或省去,非必要支出中又有哪些是「想要」而非「需要」。依我的經驗,長期這些小錢加起來就是一筆大錢。
比如手機的通話費與上網費,你覺得是必要還是不必要?對於現代人來說肯定是必要支出,很多人早就捨去安裝家用電話,手機已經是對外聯絡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正因如此,許多人在選擇手機通訊方案時,往往過度衡量自己的使用需求,或是就算知道用不完,但心中仍想預防「臨時不夠」的困擾,因此辦了較貴的方案。我經常在演講中分享這樣的觀察心得,台下聽眾都是猛點頭,可見人群中有很高的比率常是每月平白繳了過多手機費。除此之外,其他像是為了圖方便而選擇生活機能超過基本需求的房子,或是可以用大眾交通工具取代卻仍堅持出門時開車;這類食衣住行項目雖然都是必要支出,但不見得需要支出那麼多。
再來,雖然非必要支出並非不該花,有時就是需要一些娛樂才可以調解生活壓力,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財富也就因此被浪費掉。人的大腦總是驅使我們去追求更多的快樂,所以不知不覺中往往花在享樂的費用超過實際需求,有些人甚至因此常常入不敷出。所以,找出非必要支出中因為沒有控管而花掉太多的項目,通常可以立即幫自己存下不少錢。
關鍵行動:把每週或每月的支出分成「必要」與「非必要」,然後計算兩者占稅後收入的比率,分析並每月追蹤有多少比率是從收入中被浪費掉,然後持續積極控管。
問題2》你的資產淨值允許你活多久?
對於衡量一個人的財富,不少人習慣用「1個月賺多少錢?」這樣的問句來理解。然而,只關心月薪,往往讓人陷入「賺愈多卻也花愈多」的陷阱,忽略掉「資產淨值」才能真正代表自己的財富。
身上的總資產減去總債務,即代表一個人的資產淨值。比如對一個國中生來說,每週500元的零用錢就是他的總資產,因為沒有負債,所以個人淨值就是500元,這些錢可以維持他1個星期的開銷。如果提早花完,那麼就要等到下週才會有新的500元可以花;如果1週過完還有剩,下週就有超過500元的錢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