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蕭碧燕來說,2012年是人生很具意義的一年。這是她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第30個年頭,也是她告別職場、正式退休的一年,這一年,她53歲。之所以能實踐優遊退休人生,關鍵就在於她從45歲起就開始努力存退休金,成功打造退休後能月領5萬元的現金流。
退休前,她的最後一份全職工作是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這份工作她做了8年半,期間她致力於推廣基金投資教育、努力健全市場秩序,她的全心投入與熱忱,為她贏得「基金教母」的封號,在她每年上百場的公開演講中,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希望親自向「蕭老師」請益。而面對諸多殷殷企盼的眼神,蕭碧燕也總是不藏私地把自己20年來投資基金不賠錢、進而能提早退休的心法徹底傳授。
孩時》在貧困中度過
看媽媽精省持家養大7個孩子
立志要脫離貧窮
感同身受小市民常年為錢所苦、奔勞於「討生活」而不是「過生活」的痛楚,緣自於蕭碧燕比多數人都更艱難的人生起步。她,來自嘉義的貧窮人家,是家中第6個孩子,上面有5個姊姊,下面有3個妹妹,最小的2個妹妹甚至在出生後不久就出養給同村人。回憶當年,蕭碧燕說:「我爸爸1份薪水要養一家三代共10口人,幾乎天天吃飯配青菜,過年除夕夜每個小孩才可以分到1塊雞肉吃。」
家裡沒錢買米,只能用借的;沒錢買床單,就把鄰居裁縫剩下的碎布塊拼一拼來代替;即使面臨升學壓力,也不能在晚上開燈看書,只為了要節省電費。她的制服、課本都是接收姊姊們穿過、用過的舊物,不只二手,而是第四手、第五手。因為經濟窘迫,媽媽甚至還曾自己冒充病患,看醫生領藥後,回家把藥分成3份,給3個同時感冒的孩子吃。蕭碧燕說,雖然媽媽這個做法是錯誤的,但她也能體諒當年蕭家討生活的日子真是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