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不是吹的, 火車不是推的」,這是綜藝節目常聽到的老哏,用在每年4月、5月的股市,卻很有意思。這段期間,盤面上熱鬧非凡,有牛皮吹破的「膨風股」、也有一飛沖天不回頭的「飆股」,多空交錯下呈現出各種截然不同的面向,混雜的結果使得指數的表現或許波動不大(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差不多高低常出現500點修正),但是個股的波動往往是1成∼2成的震盪。投資人的持股內涵若沒做好調整而稍有閃失,績效便會沒入水中,接下來的操作就會很辛苦了。
市場氛圍保守偏空
提高股市操作難度
這種現象不是今年獨有,應該說是一種慣性,更是有理可循的,怎麼說呢?年底的「作帳行情」,其中混水摸魚或者吹牛跟漲者不少。通常1月投資人寬宏以對,不太計較營收數字,泡沫可延續漲勢未盡;2月營收因為過年工作天數少不具參考性。
接著各上市櫃公司開始公告去年財報,雖然已經是過去式,但是第4季的損益對照新年度的「財測預期」,參考價值不低。接著到了3月的營收表現翻牌,是明星還是流星,圖窮匕見。至於到了5月中第1季財報公告,誰在裸泳就一清二楚了。
除此之外,股東會前的融券回補(軋空)、密集的法說會,都在這段時期接連發生,勢必產生或多或空的影響,如果起了「共振效應」,正向就是帶起一波大行情;反之負向就是一波修正。當然啦!多空若是互相抵消的話,表面上指數雖然平靜,個股仍會出現走勢分歧、激烈波動,動輒出現漲、跌停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