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這本書(指2014年8月出版的新書《FastForward》)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年輕人(指未來將有大量工作會因為機器人和自動化的大趨勢而消失)。因為很多產業和工作機會將被取代,秘書這個行業就是最好的例子。早期企業需要秘書來幫忙處理文書、安排行程,過去10年,美國50%的秘書工作機會消失了,因為多數秘書的工作已經被推陳出新的電腦軟體所取代,你不再需要一個人來幫忙你寫信、排行程。媒體也是一樣,在美國,年輕人閱讀新聞有60%是在臉書(facebook)上,他們已經不再看傳統的電視和報紙。
機器人不會抱怨、不罷工
人類應思考自身該何去何從
我覺得對多數人最大的意義是,雖然我們不知道世界會往什麼方向改變,但如果你知道世界將會用比過往更快的速度發生改變,就不要期待未來你可以一輩子、50年都做同一份工作。想一想,未來你走進麥當勞,還會有「人」拿薯條、漢堡給你嗎?不會!這些工作都會被機器人取代。因為機器人不會抱怨、不需要保險、不會罷工,它們可以一天24小時工作。我想這個世界未來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大量工作機會如果被機器人或自動化取代,人們該何去何從?這代表所有工作者必須有一顆更具適應力的心。
最近有一則新聞,鐘錶製造商Swatch在瑞士新建了一座工廠,雖然這座工廠裡面沒有任何的「人」,但是仍全自動化,年產能達到250萬支手錶。你想想,過去像中國、印度這些國家享有的低成本勞工優勢,未來將可能消失,因為在資本充足的歐美世界,產品將全面由機器自動化生產。因此廠商可以就近在接近最終消費市場的地方製造,也不再需要廉價勞工。
接著,問題就來了,當多數人都沒有工作的時候,誰有錢消費?我認為,已開發國家未來在藝術產業、設計產業、高效率服務產業或機器人設計產業,將有很大的發展機會。但是,真正讓我擔心的是開發中國家,因為如果未來主要製造都靠近主要市場(如歐、美、日),那這些新興市場的工作者將扮演什麼角色?答案是我不知道!
中國在科技創新上
可望與美國平起平坐
另外,我不認為中國科技公司會無法成為世界領導者。這部分從他們的專利申請就可以看出來(詳見圖2)。雖然有很多是比較低階的專利,這樣的比較有失公允。我認為,中國未來絕對有機會可以跟美國在科技創新上,爭取到平起平坐。
很多主要國家近幾年來最大的問題在「生產力(詳見名詞解釋)沒有增加」,其中也包括中國在內。我認為,這是因為資本錯置所造成,由於這些國家執行大量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從2008金融海嘯以來,不斷壓低利率來拯救經濟,導致生產力不見提升。以德國來說,從2008年至今,生產力沒有成長、中國的生產力成長也非常低,目前是零。
不過,這個情況即將改變!因為我們已經在科技進步的一個「翻轉點」上。生產力在多數已開發國家將會開始快速成長,中國雖然還不是已開發國家,但他有跟已開發國家類似的基礎建設水準,科技發展的速度也絕對會跟上美國,因此其生產力將會開始向上攀升!
名詞解釋_生產力(productivity)
生產力是一個國家或企業資源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其公式為「生產力=產出÷投入」。生產力愈高,代表一國或一個企業愈有效率。而影響生產力的因素包括:資本多寡、管理好壞、技術高低等因素。
自費醫療逐年增加?需要健康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