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傍晚, 在香港灣仔的演藝學院演奏廳,年僅9歲的王婕寧與13歲的劉泓佑,分別上台演奏了哈察都量(Aram Khachaturian)及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鋼琴曲目。因德盛安聯亞太區少年音樂營的安排,這兩個孩子同時站上國際舞台,與來自香港、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區的青少年切磋競技。
對一般上班族父母來說,光是讓子女學鋼琴就花費不少,若要栽培到能站上國際舞台,需投資的金錢和時間更難以估算。一想到龐大的經濟負擔,很多父母就不禁卻步。但劉泓佑和王婕寧的父母卻找出了既能培養孩子興趣,又能持續支持孩子發展的心法。兩對父母的心法雖不盡相同,但卻有個共通態度,就是鼓舞孩子鑽研興趣的熱情。
父母的態度
決定了孩子的程度
採訪的時候,劉泓佑的母親張玉玲向我們強調,「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程度。」面對劉泓佑從小就展現對鋼琴的熱情,張玉玲寧可省自己也要栽培小孩。她自承,她與先生平時幾乎不消費,她到現在還在穿專科大學時期的衣服。
「我跟爸爸都省給他們(指劉泓佑與姊、弟3人)。」張玉玲笑著說。事實上,在劉泓佑參加德盛安聯亞太區少年音樂營之前,他才從義大利的另一個大師營回國,前一年則是去美國洛杉磯上課。高頻率的出國與訓練,花費不小,所以張玉玲和先生省下的錢全都投入孩子們的音樂學習。但正因為是順著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就有很高的學習動力和熱情。而劉泓佑和姊姊、弟弟都順利考上高雄市的音樂資優班,主修鋼琴的費用全由政府出資,讓父母的負擔減輕不少。
至於年僅9歲的王婕寧,父親在金融業上班,對音樂沒有特別鑽研。但王婕寧卻自小就對彈鋼琴有濃厚的熱情,多次向父母要求學琴,父母都不以為意。4歲時,她竟背下廣告上的音樂教室電話,請母親去聯絡,才終於如願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