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拚命省,還不如努力賺!禹安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他開始學習投資,試著用存下來的錢,幫自己賺更多錢。禹安8年來投入股市的交易資金,最高243萬元,總獲利(含配股配息)達45萬元,總報酬率18.5%。但是經過細算後,他發現來自價差的獲利僅9,000多元!反倒是這些年累積領到的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收入合計約有44萬元,做價差等於白忙一場。
價差操作總是賺小虧大,禹安一直在找更好的投資方法,直到近2年,他學習多位存股達人的做法,開始認真存股,加上賣房獲利多出一筆資金,2015年8月底大跌後就加速買進,布建自己的存股池,於2015年共領超過15萬8,000元的股利,讓他對存股開始改觀。加上手上還有141萬元的現金,若持續買進6%殖利率好股票,預計2016年就能打造出月領2萬元的現金流。
禹安下一步則期許自己在40歲能存到1,000萬元的股票資產,用股利幫自己每月加薪5萬元。
為了讓存股之路更順利,禹安透過《Smart智富》月刊的牽線,商請他最認同的「流浪教師」華倫當自己的存股教練,幫他釐清盲點。未來該怎麼挑股票,禹安的諸多疑惑,有請華倫老師詳實解惑。
問題1》存股時,挑標的只看殖利率,對嗎?
禹安:之前是以產業龍頭股為主,挑選有5%∼6%高殖利率的公司,這個參考高殖利率排序選股的方法可以沿用嗎?
華倫龍頭企業雖然倒閉風險低,且有機會挑到寡占、具長期競爭力的股票,例如中華電(2412)等,但是以殖利率為出發點挑選,仍會出現4大盲點:
1.忽略產業前景:殖利率高有可能是前景不佳、股價下跌所致。例如閎暉(3311)在2011年前,每年EPS(每股盈餘)都是5元∼8元,自從智慧型手機崛起,觸控螢幕逐步取代了手機鍵盤,閎暉業績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