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國兩位學者雷歐娜(Leona Tam)和烏特帕爾(UtpalM. Dholakia)合作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成果指出當人在實行理財計畫時,將時間視為「週期性」,會比將時間看作「直線性」還能多存到78%的錢。
也許你跟我當初一樣有些納悶:時間就是時間,還分什麼週期或直線?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用週期性的方式在衡量時間;1年有365天、1天有24小時、1小時有60分鐘、1分鐘有60秒,牆上時鐘不論是長短指針,每繞完一圈都代表一個新的開始。然而說到執行理財計畫,多數人卻習慣用直線性的方式看待。
想想看,當我們談到退休生活時,不論是20歲或是50歲,是否都習慣以「至今還剩下多少年」的方式計算該準備多少錢?如果以65歲當作退休指標,20歲的年輕人剩45年,50歲的壯年人剩15年;相形之下,20歲的年輕人顯然還有充裕的時間可準備,50歲的人若還沒開始準備,應該是急得跳腳。
然而問題在於,每個人都會有50歲的那天,為何那麼少人在20歲時,就開始認真看待退休生活?這就是看待「時間」的方式不同如何影響著你與我。若用直線性的方式思考未來的理財計畫,經常會陷入時間還很長的錯覺。由於人的大腦喜歡看短不看長,又習慣急於解決眼前的問題,導致應該要提早計畫的未來一直被耽誤,直到驚覺太晚了,才開始忙著趕進度。
如同開頭所說,想要扭轉這思維不難,只要將理財計畫從直線性切割成週期性來執行即可;把20年、30年後想要實現的財務目標,劃分成一年一年來執行,不只可以隨時追蹤進度,成效也會因此提升不少。
因此,趁著2015年最後一個月,幫自己提早準備下一年度的理財計畫是再好不過。底下列出的這3個理財行動,就是我每年週期性重複會去做的,希望你也能在新年度即將來臨前,早一步做好準備,早一步讓財務狀況有卓越的提升。
行動1》跟自己算總帳
檢視今年度收入與支出
我的習慣是這樣:與其在新年度第1個月才開始做回顧,不如趁舊年度最後一個月陸續收集手邊的財務資料,開始深入檢討,提早為隔年的財務狀況做自我健康檢查。
從年尾就開始檢視還有個很大的好處:你會有更大的動力去追求新年度財務上的成長。畢竟檢討一整年的財務狀況要花不少時間,若過往沒有習慣,可能會用掉好幾個星期,如果沒有足夠的執行力,很容易就被接下來繁忙的生活給蓋過去,然後繼續過著跟以前一樣的日子。所以,趁著今年度最後一個月,你有4週的時間可以充分完成該規畫的事,來年的財務一定會更好。
在第1個行動中,你要將2015年的總收入與各項總支出結算出來,然後檢視這2點:
1.是否有某一類別的常態支出超出預期?如伙食費、交通費或娛樂費占總收入過高的比率,若花得比預期還多,分析原因後將它們記錄下來。
2.檢視過去一年每筆大金額的支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當初為何會支出?將原因記錄下來。
提醒,「行動1」的年度分析雖然是種檢討,但目的並不是要讓自己懊惱花太多錢。過去就讓它過去,別因此而困住,重點是要控制新年度的消費,讓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更加平衡,存下更多的錢。